“0焦慮”、“無焦慮”,這一類詞語經常在最近的一些新車宣傳中出現。
在新能源時代,廠商把“消除焦慮”作為説服消費者選擇純電動產品的宣傳點,而這其中的“焦慮”,指的大體就是續航焦慮了。
其實這年頭要想解決電動車的續航焦慮,難度並不高。
比方説裝一大組電池,把容量做到上百kWh,就能獲得很長的續航里程。
如今四五百公里的續航都已經不再稀奇了,個別頂尖車型都奔着上千公里的目標去了。
而如果説充電速度的問題還需要時間進步,但要想讓純電動車獲得如汽油車那般的補能便利性,直接用增程式電動技術即可。
所以説,電動車的續航能力本身已經不再是一種迫切的焦慮了。
但咱們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焦慮真的只是續航那麼簡單嗎?
我們常説電動車香,是因為它們可以完全滿足我們日常通勤的用車需求;回家後只需要把充電線一插,過一晚便又能滿電覆活。
但問題恰恰就出在回家的充電環節。
哪怕是續航只有一百多公里的微型車,只要勤充電,也是超低成本的買菜接娃利器。
但要享受到這種便利必須要先滿足這樣一個嚴苛的條件:固定車位,而且是支持安裝充電樁的固定車位。
且不説目前大城市中購房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是已經有了房子,買了或租了車位,那停車場也未必能夠安裝私家充電樁。
一些住宅區的露天停車場、電路設計不能滿足要求的老舊車庫、物業公司出於對安全的考慮等讓擁有一個“可充電的固定車位”變得頗為困難。
因此大部分的電動車用户實際上還是需要依靠城市裏的各種公共充電樁進行充電。
相比起幾分鐘就能結束的加油,雖説要專門到加油站進行,但始終還是比到商場找個充電樁然後待上一兩個小時更方便。
而充電樁數量有限、排隊充電、爭搶充電樁、充電樁故障、充電車位被佔用等情況也讓消費者產生了充電焦慮。
另外,電驅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發動機的顯著差別,讓前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強的動力。
曾幾何時一台三四百匹馬力的燃油性能車要價高達數十萬,而現在同等動力水平的電動車要價可能只要十幾二十萬!
在強大的電機加持下,就算是三排座的大尺寸SUV,也能做出0-100km/h加速不到5秒的驚人成績。
動力門檻的變低讓更多人開上了動力強勁的“運動車”,但隨之而來的不僅是加速的快感,更有危險。
駕馭一台大馬力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於動力響應比傳統燃油車型更加敏感、激烈,不需擔心轉速隨時就能輸出超高扭矩的電動車來説更是如此。
許多經驗不足的新手司機不能適應如此強大的動力,而有的駕駛者甚至只懂尋求刺激,對動力沒有敬畏之心。
倘若在日常駕駛過程中他們沒能掌握好加速踏板的踩踏深度,沒能在適當的時機鬆開踏板甚至踩錯踏板,就很可能會導致車輛失控,甚至可能引發嚴重意外。
因此,低門檻的高性能所帶來的潛在危險,也是目前電動車帶給我們的焦慮之一。
除此之外,科技也成為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焦慮源頭。
如今電動車的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眾多關鍵功能被集成於性能強大的車機之中,由智能操作系統“掌管一切”。
“智能汽車正在變成一種超大型電子產品”,這是教授聽得最多的有關汽車智能化的評價。
但正如手機可能會宕機一樣,再先進的操作系統也會有出現故障的一天。
相信很多讀者朋友已經聽説過各品牌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受系統升級、系統卡頓甚至黑屏、死機等問題影響而無法繼續安全行駛。
也有用户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電動車因車機故障而無法開啓充電口蓋板的尷尬情況。
本應讓駕駛變得更輕鬆更安全的高級輔助駕駛功能,近年也時常有開啓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因未能及時剎車減速、轉向等引發嚴重意外的新聞。
雖説當中有不少是因駕駛者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過分信任,未能持續關注路況並隨時接管車輛導致;但這些新聞的出現也讓許多人對智能化汽車的安全性存有顧慮。
更有甚者,此前海外更有黑客聲稱自己“黑了幾台特斯拉”,即便自己不是車主,也能遠程控制車輛打開車窗、關閉哨兵模式。
雖説黑客也表示自己暫不能控制車輛行駛,但這一事件也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討論。
今天尚且是黑客的惡作劇,打開一下你的車窗;要是有朝一日他能對你的智能汽車進行全面掌控,甚至能在行駛過程中遠程接管你的車輛呢?
毫無疑問,這種情況還是有可能發生的(不少電影已經有過類似的描述)。
雖説智能系統也可以通過升級提高安全性,用户也可以通過定期更換密碼等方式保護自己的賬户安全;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來,電動車需要在提升系統安全部分做更多的努力。
最後,當然就是作為一種高價值的大宗消費品,對於普通家庭來説購車之後肯定是會長期使用,不會輕易更換的。
但目前電動車型在長期使用層面確實還存在着電池可能發生明顯的性能衰減,而三電系統在維修時也將帶來更高昂的費用等問題,讓消費者對它們的耐用性產生懷疑。
暫且不説老舊的電池組日後帶來的回收、再利用等問題;單就電池損壞所帶來的維修費就已經足夠導致“焦慮”。
當然,大家也可以説目前許多電動車型擁有電池甚至三電終身質保,在用車過程中不需擔心電池故障。
但這些質保措施往往都是侷限於首位車主的福利,車輛易手後再需要維修就得下一任車主自己掏錢了。
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了電動車的二手市場價值。
新車開了幾年想賣沒人收,能收的出價低;二手車的買家呢也常因為終身質保不適用於第二任車主而感到擔心,不敢買。
驚人的貶值率和較高的易手難度也同樣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一種焦慮。
當然啦,教授也不是説電動車不能買。只是當下要想獲得最好的用車體驗,購買電動車之前還是得先確認自己能夠很方便地找到穩定可靠的充電設施、能夠駕馭它強大的動力性能且能夠習慣使用全電子系統控制車輛。
如果滿足以上這幾個條件,那麼購買一輛電動車作為家庭的日常通勤用車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總的來説,電動車的“焦慮”是多方面的,而無論是充電的不便、動力的“過剩”、系統的安全穩定以及可靠性、耐久度、保值率的表現,都是需要不斷通過硬件升級、系統升級以及服務升級去逐漸完善的。
在這幾個方面的問題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緩解之後,教授認為那時候的電動車才真正算得上是“0焦慮”,適合被廣大消費者作為家庭主力車輛購買使用了。
當然,在新的一年,除了電動車帶來的各種焦慮外,還有生活上的種種,也希望屏幕前的各位,在2022年能夠0焦慮,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