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了“林有有的綠茶”,沒躲過“凌霄家的女性三代”。
《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一家五口三孩兩爸的設定讓人耳目一新,沒有血緣關係但勝過血緣關係的美好親情讓芭姐為之動容。可隱藏在背後的關於原生家庭的傷痛,也隨着劇情的推進漸漸被放大在人們眼前。
宋威龍、張新成和譚松韻飾演的凌霄、賀子秋和李尖尖是來自三個不同的家庭,沒有血緣關係,同吃一鍋飯長大的三兄妹。
“團寵小妹”李尖尖,是麪館老闆李海潮的女兒,小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家裏只剩下她和爸爸兩人相依為命。
“小哥”賀子秋原本是李海潮相親對象的兒子,因為後悔獨自生下兒子,子秋媽媽丟下了小小的子秋,一個人去大城市打工,再也沒有回來。爹不疼娘不愛的子秋被寄養在了李尖尖家。
“大哥”凌霄是住在李尖尖一家樓上的鄰居,因為失去小女兒,凌霄的母親拋下了凌霄和丈夫凌和平,離家出走了。
三個在童年就嘗過人間最大悲痛的孩子,兩個被迫成為單親父親的男人,就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一家五口三孩兩爸。
最新的劇情中,凌霄的母親隨現任丈夫工作調動回到凌霄身邊。先是對凌霄的生活指手畫腳,而後痛斥凌和平把凌霄交給李海潮照顧的行為,最後把自己和現任丈夫生的女兒當作緩和母子關係的工具。
殊不知,對凌霄傷害最深的人,就是他的母親陳婷。陳婷因為自己出去玩,把兒子和女兒反鎖在家。小凌霄獨自照顧3歲的妹妹,給妹妹喂核桃發生了意外,屋外的大雨阻隔了小凌霄求助的呼喊,妹妹就在他身邊一點一點地失去了呼吸。
這件事成為了凌霄心裏的陰影,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事,而是因為他的母親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他,把所有的內疚和痛苦都推到了他身上。母親通過指責和打罵,來平息自己的怒氣,規避自己的責任。
妹妹成為了凌霄家的禁忌,死亡成為了凌霄必須要逃避的回憶,而原生家庭帶給凌霄的也只有指責和陰影。
陳婷發現了凌霄藏在牀底的和妹妹的全家福,二話不説就撕碎丟進了垃圾桶。小尖尖從垃圾桶裏撿回了照片,小心翼翼地粘好還給了凌霄,並拿爸爸的話安慰他:“你小妹妹和我媽媽一樣,去海上做仙女了。”
凌霄低頭撫摸着照片上被撕扯過的痕跡,他説:“她們死了,死了就是沒有了。沒有了就是沒有了,再也見不到了。人都會死的,死了以後,就燒掉她的東西,撕掉她的照片,把死的人忘掉。”
尖尖帶着凌霄來到爸爸的房間,給他展示爸爸的秘密。尖尖媽媽的東西被整整齊齊放在抽屜裏,衣服、鞋子、面霜,所有的東西都寄託着尖尖爸爸的思念和回憶。
“我爸爸是不會忘記我媽媽的”,“我媽媽很香的,這是我媽媽的味道”,“其實我都知道,我也會一個人偷偷地想我媽媽”,面對着爸爸飽含愛意與保護的教育,小尖尖樂觀向上地在成長。
童年時期,原生家庭的關係、情感和教育會影響很多人的一生。兩個家庭對待死亡的不同方式,也對兩個孩子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凌霄聽話懂事,卻沉默地揹負原本不屬於他的內疚和責任,造就了他內斂的性格;而尖尖生活在愛的教育裏,活潑開朗,眼睛裏有光,更能讓自己的光去照耀別人。
而“爹不疼娘不愛”的賀子秋,更是在童年時期嚐盡人情冷暖,早早學會懂事。最開始不被尖尖接受,後來在麪館給李爸打下手,還要被碎嘴的鄰居説不聽話就會被再次拋棄。
長大了,還要被二姨教育要珍惜、要感恩、要孝順。小小年紀被父母拋棄,寄人籬下,所有的委屈都藏在子秋心裏。還好,李爸永遠在用自己的愛保護他們,掏心窩地對孩子們好。
後面的劇情中,子秋因為不願意讓李爸再辛苦,選擇和生父出國讀書。在李爸關懷下健康長大的子秋,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和感恩。大家都説心疼賀子秋,在沒有親生父母關懷下長大,但李尖尖一家帶給他的卻是比原生家庭更值得珍惜的親情。
這是三個看似都不健全的原生家庭,但是培養出的三個孩子卻各有不同。我們總説童年時期原生家庭的關係和情感會對很多人的一生都產生影響,你是否認同呢?芭姐的粉絲也説出了自己的一些的故事……
@匿名
幸福的原生家庭成長下的孩子真的樂觀,我很羨慕我的男朋友遇到事情總是往最好的一面去想,而我是個悲觀主義者,受家庭的影響總是不能好好説話,即使和親近的人溝通也會不自覺説出傷到別人的話,儘管這不是我的本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每次和男朋友有矛盾時我總説狠話,把分手掛在嘴邊,覺得我們倆真的無法走下去。而男朋友總是想辦法開解我,積極地解決問題。我很慶幸他一直陪着我,沒有真的同意我無理的分手要求。他的爸爸媽媽很恩愛,對我也很好,也讓我對組建一個家庭產生憧憬。
很感謝他的父母把他教育得這麼好,也感謝他們讓我感受到幸福家庭的感覺。我也努力在改變自己,改掉那些容易傷到別人的缺點,做一個nice的人。
原生家庭有時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有時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磨鍊。我們無法選擇,但是可以改變。讓人羨慕有“兩個哥哥”的李尖尖自小失去母親,在父親的呵護下依然樂觀成長,而同樣失去親人的凌霄和賀子秋,在李尖尖樂觀光芒的照耀下也沒有消極對待生活。
幸福家庭的光總是耀眼明亮的,也許我們不曾擁有,但身邊人的照耀也是明媚的。揭開原生家庭的痛不是為了責怪誰,而是為了與自己和解。承認過去的傷痛,才不會被傷痛矇住眼睛,錯過身邊的光芒。
@匿名
我的爸媽是晚婚晚育的那一代人,我媽媽生我的時候已經40歲了。我小時候的童年是在被同學嘲笑中度過的,總是聽到同學説“你媽媽好老呀!看起來像你奶奶耶!你爸爸好像你爺爺……”諸如此類的話聽了不知道多少遍……雖説童言無忌,但是當時真的有被傷害到,心裏很難過,久而久之我的性格變得特別自卑。在那以後我便讓爸媽接我的時候離校門口遠一點……不想讓同學看見……
回想起那段時光,當時的爸媽應該也覺得很難過吧……長大後的現在一個人背井離鄉在外工作,一到週末就回家,很珍惜和爸媽相處的時光,時常在想我媽媽真偉大,高齡生下了我,多麼不容易。看着爸媽一年比一年多的白頭髮,心裏有太多説不出的酸楚,希望時光慢些吧!
原生家庭的不同也許會讓旁人產生誤解,會以自己的經歷去開“善意的玩笑”,就像讓子秋聽話的阿婆一樣。雖然“無傷大雅”,但是造成的傷害也許會讓你因為面子去疏離自己最親的人。當無關緊要的人拍拍屁股離開你的生活,與最親的人之間的裂痕卻留在了那裏。原生家庭我們選擇不了,所以當面對外界不善的眼光,站直了,保護好最愛我們的人。
@匿名
經常聽到大家説,90後是垮掉的一代,獨生子女都是自私的人。但我覺得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因為家裏沒有其他兄弟姐妹,所以長輩們會把很多的愛和精力傾注在我身上,這讓我覺得肩膀上有重量,很大程度上會成為推着我往前走的動力。我相信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小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性格和視野。
我爸媽都是各自家裏唯一接受教育的孩子,文化和科學對他們的影響很深,所以我從小就被叮囑一定要好好學習,開卷有益,亦能改命。明年就要高考了,我希望我能夠不負眾望,給自己還有長輩們最好的交代️。
我們説了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傷痛,其實家庭給予的幸福比傷痛要多得多。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努力奮鬥的原動力,父母給予了我們好的生活、教育環境,而我們能做的只有儘自己所能完成他們的期望,然後用自己所學所做出的成績回報他們。
即使是帶來傷痛的原生家庭,想盡自己所能去改變也會成為我們向上進步的原動力,無論怎樣,家庭是我們的後盾,不會是站在對面的敵人。
現實中的狗血遠比影視劇裏來得真切,原生家庭是我們的宿命,但不是我們人生的決定。原生家庭虧欠你的,你最終會自己找回來;原生家庭給予你的,你最終會回報給他們。認識自己的傷痛,也承認你值得被愛、被接受,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