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零感覺 審丨安瀾
疫情之下,國際社會似乎把澳大利亞的醜陋嘴臉看得一清二楚。為了當一名美國忠實小弟,澳大利亞甘願為美國鞍前馬後,甚至在一些公開場合,不止一次地對中國做出不友好的言語,在這其中不妨帶有一些諷刺和污衊意味。
《澳大利亞人報》在9月22號直接報道:駐美大使西諾迪諾斯聲稱,澳大利亞已經做好迎接“抵制中國”經濟的代價,這也間接説明了澳大利亞後面這幾個月的發展並不是特別明朗,很有可能會步入經濟低谷期。
叫囂25天后,澳大利亞開始軟了
澳大利亞的政客們在放出言論時,似乎忘卻了他們的發展和中國市場密不可分。於是在25天之後,澳大利亞的政客開始軟了下來,他們聲稱:我們還是離不開中國。據10月16日ABC報道:“澳大利亞棉花成為對華貿易緊張的最新犧牲品”。
緊接着澳大利亞境內的棉花協會也陸續表示,對於澳大利亞此舉很是失望,失去了中國這一片市場後,澳大利亞境內所生產出來的棉花將會失去一大片市場。澳方貿易部長伯明翰也明確表示,希望中方能夠“從長計議”。
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之下,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固守本土的經濟,獨善其身的去發展。在經濟貿易往來這一方面,據ABC報道,澳大利亞所產棉花有65%都出口給中國,單看2019年出口棉花數額足足有11億澳元。並且法新社也明確表示,中國提高了棉花的關税後,澳大利亞的棉花價格也將會受到較大的波動。中國為了保護境內種植棉花的農民利益,出台了配額制度。
中方出台棉花配額制度
美國CNBC在16日也報道聲稱,中國出台的配額制度,對美國境內種植的棉花也有着一定影響。要想把棉花出口給中國,繳納的關税都不低於1%,如果出口的棉花超過了所分配數額,關税徵收率將高達40%,這樣的舉動似乎在商業上是行不通的。
就連澳大利亞的中國經濟專家戈利教授也直言:“媒體大量報道的一些安全分析家呼籲疏遠中國的做法‘令人沮喪’。這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意思,似乎在為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尷尬局面而感到惋惜。失去中國這一片巨大的市場後,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可能澳大利亞的某些政客們對於現在這種局面,也已經開始後悔和惱怒。
(版權説明:本文由台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湖北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