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國際】;
01
4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發表了自己的第17份年度國情諮文。與以往主要專注內政不同,普京此次以罕見嚴厲的口吻批判了一些對俄不友好的國家:
“......俄羅斯毫無理由地被一些國家針對。正如吉卜林所描繪的那樣,這些國家就像一羣希爾可汗身邊的台巴齊,它們應聲嗥叫,向主人獻殷勤。”
希爾可汗(Shere Khan)是誰?台巴齊(Tabaqui)又指的什麼?為什麼普京會在如此正式的場合與國情諮文中提到,並做出如此辛辣的諷刺?
4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發表年度國情諮文。新華社發
02
介紹一下被普京在發言中稱為“偉大的作家”的吉卜林。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Kipling),一位出生於印度孟買的英國文學家。1907年,在他不到42歲時,就獲諾貝爾文學獎,時至今日仍是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文學家。不過,由於其文學作品中有較強的“政治色彩”,充滿了“印度元素”,常被詬病種族主義、為帝國主義張目,因此在人們審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他也容易受到忽略。
吉卜林肖像。網絡圖片
但這並不影響其作品的影響力。他創作的短篇小説《叢林之書》《老虎!老虎!》,以及長篇小説《基姆》等,至今經久不衰。
在全球眾多粉絲中,目前最有名的一位恐怕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了,普京多次公開表示自己從小就愛吉卜林的作品。
希爾可汗與台巴齊,出自吉卜林於1896年創作出版的小説集《叢林之書》的兩個動物形象(迪士尼動畫《森林王子》就是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這是一部影響力很大的文學作品,由7篇動物小説構成,通過對動物形象的描繪,展現作者本人對社會的理解與思考。小説的核心元素就是“叢林法則”。
順便説明一下,由於《叢林之書》中譯本很多,其中的動物形象名也有各種版本。一些翻譯普京國情諮文內容時,也把希爾可汗譯成“胡爾可汗”,把“台巴齊”譯作“塔巴基”,都是一回事。筆者在這裏採用的名字音譯,出自天津出版社的段冶譯本。
《叢林之書》的中譯本非常多,改編作品也極多。這是其中的一箇中譯本。
小説中,老虎希爾可汗是大反派,胡狼台巴齊則是小跟班。全書開頭就有一段生動的描述:
“這是那頭叫作台巴齊的胡狼,那個食腐者,印度的狼統統瞧不起他,因為他總是四處挑事、散播誑語,還到村落中的垃圾堆裏揀食破布頭和爛皮子。他們同時也懼怕他,因為整個叢林裏,就屬這個台巴齊最容易發瘋,然後就放肆無忌,見誰咬誰。就算是老虎,撞上發瘋的台巴齊也要避讓躲藏,因為如果染上瘋癲,那對於野獸而言可是最大的羞恥了。我們管這種瘋癲叫‘狂犬病’,而他們稱為‘狄完尼’——就是‘瘋’的意思——他們可是望‘瘋’而逃。”
用這樣的比喻,可謂是相當挖苦了。
03
既然知道了喻體,那本體是誰呢?
這就要梳理下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了。
近年來俄美關係就沒好過,特朗普亂拳打完下場,換上拜登依然如此,口水戰、制裁層出不窮。受美國影響,歐盟對於俄羅斯也是越來越不待見,不過沖在最前頭的不是以往的法德,而是捷克、波蘭這些中東歐國家。
就拿最近沸沸揚揚的“外交驅逐戰”來説吧。4月15日美國宣佈對俄發起新一輪制裁,並驅逐10名外交官後,波蘭、捷克立即以“危害國家安全”之名分別驅逐了3名和18名俄羅斯外交官。俄羅斯的回應毫不含糊,套用《半澤直樹》的一句話,叫做“以牙還牙,加倍奉還”:俄外交部宣佈分別驅逐5名波蘭外交官和20名捷克外交官。對於跳得更高的捷克,俄羅斯附加一項待遇:限捷克外交官24小時內離境,比捷克此前要求俄外交官離境的時間縮短了一倍。
捷克直接被整蒙了:説好的對等原則呢?外交官被驅逐後的捷克駐俄大使館內僅留有5位外事工作人員,除了領事部門,其他工作均已癱瘓。捷克外長雅各布·庫爾哈內克為此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被驅逐出境的捷克外交人員必須返回莫斯科,而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的回應也很淡定:建議你們這招留給北約內部用吧,這種腔調俄羅斯絕不會容忍。
於是,外交戰再次升級:庫爾哈內克22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捷克準備再驅逐70名俄大使館工作人員,使得兩國使館人數對等,而俄外交部則表示將進行回應。至於捷克最開始驅逐外交部所使用的“俄羅斯情報部門與2014年捷克軍火庫爆炸事件有關”的理由,俄外交部表示捷方至今未出示任何證據。
到此,普京話語中的本體已經呼之欲出了:希爾可汗是主要的反俄國家,台巴齊就是跟着反俄政策亦步亦趨的國家。
04
而這場“年度外交大戰”中的“加倍奉還”,也可以印證普京在國情諮文中的另一段話:
“我們真的不想把橋燒了。但如果有人把我們的善意視為冷漠或軟弱,並且打算自己毀掉這些橋樑的話,他應該知道俄羅斯的反應將是不對稱、迅速和嚴厲的。”
正如普京所言,現在俄羅斯經濟受疫情影響復甦有限,國內一些對經濟和社會形勢不滿的民眾受國內外勢力影響持續上街抗議,外交上更是在“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烏克蘭東部局勢和人權等問題上承受極大壓力,因此俄羅斯決不能退縮,否則將無路可走。
話題本該就此打住,但筆者還有一個猜想:為什麼普京要引用吉卜林的這部作品?眾所周知,《叢林之書》中很多地方描繪了殘酷的“叢林法則”。人類社會絕不應採用“叢林法則”,但普京在國情諮文中提到了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委內瑞拉的既遂或未遂政變,這些違反人類社會政治規則的活動不正是“叢林法則”的體現麼?
普京在國情諮文中還有一段話:“我希望,在與俄羅斯有關的問題上沒有人想越過“紅線”,我們將自行確定每個特定情況下的紅線在哪裏。”也許,普京的“紅線”就是:不要採用“叢林法則”,否則我一定“加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