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10月1日電 記者手記:生命之殤 科學之痛 治理之困――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超過70萬
新華社記者楊士龍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日發佈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已超過70萬例。美國媒體稱,這個數字超過美國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人數。事實再一次證明,美國鐵定就是“全球第一抗疫失敗國”。
這是9月17日,寫有緬懷親人詞句的白色旗幟擺放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華盛頓紀念碑附近的草坪上。9月16日至10月初,超過66萬面白色旗幟擺放在這裏,悼念美國超過66萬名新冠逝者。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美式抗疫失敗凸顯了美國的“生命之殤”。美媒將此次新冠死亡人數與百年前的大流感相比較,本身就帶有沉重與殘酷的味道。
據統計,大流感造成67.5萬名美國人死亡,當時美國人口僅為現在的三分之一。就致死率而言,或許可以説大流感更致命,但當時沒有疫苗,也沒有抗生素等,抗疫只能靠隔離、保持衞生、使用消毒劑和限制人羣聚集等手段。如今面對新冠疫情,世界上最富有、最發達、醫療技術最先進、醫療資源最豐富、囤積了本國人口所需劑量數倍新冠疫苗的美國,卻眼睜睜看着70萬鮮活生命逝去,實在匪夷所思。
美式抗疫失敗也凸顯了美國的“科學之痛”。防疫科學輸給了黨派政治,導致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的悲劇仍在繼續。
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治才能切斷傳染鏈,及時控制疫情傳播。而在美國兩黨“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博弈中,選情大於疫情,政治算計高於防疫需要,防疫機構和傳染病專家制定的各種措施要麼被延遲,要麼被擱置,即便執行也大打折扣。美國媒體報道説,美國至少有26個州的共和黨議員為迎合部分選民要求,以立法形式削弱了地方衞生官員應對疫情的權力。
如此種種,導致反智反科學聲量提高,謠言假消息滿天飛。美國公眾最信賴的傳染病專家福奇等科學家都曾遭政治打壓。疫情暴發以來,兩黨及其支持者依然在為戴不戴口罩、打不打疫苗這些最基本的防控措施爭吵不休、訴訟不止。是否推行這些措施變成了價值觀之爭,上升到是否“侵犯個人自由”層面。反口罩、反疫苗等活動層出不窮,疫苗接種率低的南部州成為本輪疫情反彈重災區。
這是9月6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拍攝的一處臨時停屍場內存放新冠患者遺體的冷藏車。紐約州累計死亡病例超過5.5萬例。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美式抗疫失敗更凸顯了美國的“治理之困”,“合眾國”治不了“分裂國”。
美國聯邦體制下,新冠疫情等公共衞生事務以州和地方政府為主管理。在黨派極端對立、政治高度極化、社會嚴重撕裂的背景下,美國的權力制衡政治已異化為“否決政治”。這種形同“散裝”的分權體制使得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相互掣肘、相互攻訐、推諉責任,資源整合不易,協調應對更難,難以形成全國統一的抗疫方案。
民主黨總統拜登執政以來,聯邦政府與共和黨主政的“紅州”之間圍繞抗疫措施齟齬不斷,政治纏鬥在各州內部不斷上演。為強制加快疫苗接種,拜登9月初宣佈一攬子新措施,包括要求所有僱員人數超過100人的僱主必須確保其員工完成新冠疫苗接種,或每週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此舉立刻招致共和黨州長們的齊聲反對。
這是3月8日,美國紐約的醫護人員在醫院外運送病人。紐約州累計死亡病例超過5.5萬例。新華社發(郭克攝)
目前,由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驅動的美國第四波疫情仍在持續肆虐,70萬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恐怕還遠不是終點。公共衞生專家擔心,隨着冬季來臨,美國會出現新一波疫情高峯。華盛頓大學預測,到今年年底,美國新冠累計死亡病例將達到77.5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