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賠償22億!美國巨頭罕見低頭認錯,中國科技史迎來震撼一幕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綜合

更多的中國科技公司站起來了!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老高

近日,美國巨頭罕見低頭認錯,向中國公司和解。

中國科技史迎來震撼一幕。

耗時3年的“中國基因測序公司華大智造在美專利糾紛案”近日終於塵埃落定!

華大智造不僅打贏了美國官司,還讓“囂張跋扈”的美國測序巨頭因美納(Illumina)低頭認錯和解,向華大智造方面支付3.25億美元(約22億元人民幣)的淨賠償費。

根據華大智造表述,雙方同意,未來3年,在美國境內將不會就專利侵權以及違反美國反壟斷法或不正當競爭起訴對方及其客户,不對現有測序平台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索賠。

華大智造勝利,標誌着華為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真正站了起來。

01

華大智造與因美納糾紛,還要從幾十年前的一個新發現説起。

這個新發現,名叫基因測序。

DNA被譽為“人類生命密碼”,所謂基因測序,就是解密DNA,獲得目標片段鹼基排列順序。

該技術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沃特·吉爾伯特與老朋友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裏克·桑格於1977年發現,由此打開了人類對基因測序探索的大門。

此後,基因測序開始成為國際科學家研究的主要課題,技術從第一代走向第二代。圍繞“第二代基因測序”的產業鏈隨之出現,包括:測序儀、試劑耗材、試劑廠、服務商等。

今天,故事的主角之一,美國測序巨頭因美納就是把“第二代”技術帶向商業化的佼佼者。

這家公司1998年在美國成立,起初主要從事基因芯片研發,直到2007年收購測序系統企業Solexa,才正式投身基因測序產業。早期他們被認為是一家“極具創新力”的企業。

引入資本走向快節奏後,因美納開始注重邊界擴張,通過投資、併購,把盤子做大。他們的發展理念也從注重研發,走向“買買買”,不斷鞏固專利壁壘,以建立強大的護城河。

簡單來説,就是他們看到“某個企業裏面有需要的專利技術,直接用錢砸成一家人。”遵循上述操作策略,因美納用十年時間壟斷了全球基因測序的上游(測序儀),市佔率超過70%。

卡住上游,無異於“卡住脖子”,不管是中游,還是下游,都要看因美納的臉色。

隨着醫學與科技的結合愈發緊密,基因測序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涉及腫瘤診斷及治療、科研服務、生育服務、環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農牧業育種、司法鑑定等等。

尤其在一些重大疾病治療層面,很難離開基因測序,也為因美納帶來巨大的市場與財富。比如其推出的測序儀系列產品,便宜的要2萬美元,貴的要100萬美元。

試想,一個上游的測序儀都有如此高昂的售價,傳導到中下游加上幾層價,到終端消費者手中,測試一次,價格難以想象。有醫學人士曾在社交平台透露基因測序服務之一的基因檢測收費一般在4500元—6800元左右,具體還要看項目類型,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標準。

全球科技創業“領袖”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被確診為胰腺癌,醫生曾斷言他多活1年的幾率不足10%。他卻多活了7年,原因是喬布斯通過基因測序輔助治療,先後花了約10萬美元。

由此,基因測序被認為是“只有富豪才能買單的產品”。

02

那麼,基因測序上游的測序儀是不是很難攻堅?

答案並不是。

但因美納靠技術壟斷與專利卡住了中下游,赤裸裸的賺錢。

他們的賺錢能力達到什麼地步?

數據顯示,2021年,因美納賣掉3200多台測序儀,帶來7.34億美元收入。賣試劑耗材(試劑盒、測試板、流動槽等)帶來29.11億美元收入。綜合業務從中國撈走5.02億美元。

比起一年幾十億美元的收入,因美納在資本市場的資產增值速度更為誇張,公司猶如坐上“火箭”,股價翻了80倍,市值一度超過500億美元。

於中國,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基因測序在中國市場體量龐大,不能永遠受制於人。

有一個科技公司站了出來,他叫華大智造。

華大智造由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汪建在2016年創立,專注於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主要從事測序儀、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

汪建二度創業的初心是逐漸打破國外封鎖,讓基因測序普惠中國老百姓,”實現先天無殘、天下少病;該檢測的一個不少,可避免的一個不多。”

實際上,華大智造的起源與一次跨過收購有關。2013年,華大集團收購美國公司Complete Genomics(CG),為華大智造進軍基因測序產業打下了基礎。

正是收購CG,引來了因美納的糾纏。

事情是這樣的:2012年,CG深陷虧損泥潭,無奈變賣資產,公司雖然快掛了,卻有技術專利,因美納很快盯上了眼前的肥肉。前文講過,因美納的特長就是不斷買專利,鞏固壁壘。

當時,美國地區根本沒人敢與因美納搶生意,華大集團一點都不鳥因美納,參與了CG的收購邀約,因美納一看有點慌,趕緊找美國政府出山,意圖阻止華大集團收購。

慶幸的是,美國引進外資審查委員會(CFIUS)審核認為,華大集團屬於公平競爭,允許參與交易。2013年,華大集團以1.176億美元價格完成對CG的全額收購。

該事件引發基因測序產業震動,因美納也有失敗的時候。他們為什麼失敗?難道掏不出比1.176億美元更高的價格?又要回到因美納的資本模式上了。

原來,他們“買買買”是花小錢,效益最大化,如果不是華大集團殺入,他們會把競品擠出,以更低廉的價格買走CG,很多企業會迫於在美利益而縱容因美納。

華大集團有中國市場,自然不會被“脅迫”,於CG核心管理層,誰給錢多,誰買走。

完成交易,汪建整頓業務,進而推動華大智造的誕生,打破因美納的長期技術壟斷。

沒吃到蛋糕的因美納從此盯上了華大智造。

03

2019年起,因美納不斷騷擾華大智造,妄想把其扼殺在搖籃裏。

他們一邊“剽竊”技術,一邊發起訴訟“賊喊捉賊”稱,華大智造的StandardMPS™測序方法侵犯了因美納的專利權,涉及到的專利號分別為7566537、9410200。

華大智造根本懶得搭理他們,專心在技術、產品環節打磨,精益求精。

2020年,他們拿到IDG資本、CPE、國方資本、華泰紫金、鈦信資本、上海賽領、基石資本、上海鼎峯、松禾資本、金石投資等一眾明星VC/PE超10億美元大額融資。

大洋彼岸,因美納仍在不依不饒,再次提起訴訟,指控華大智造推出的CoolMPS™測序技術侵犯了其美國專利號7541444、7771973。

華大智造終於氣不過,跟因美納槓了起來。

由於因美納本來就是美國企業,佔據地利優勢,華大智造有幾個回合處於弱勢,其中有一項需要向因美納支付800萬美元賠償金,可華大智造堅信“天地有正義二字”。

折騰了幾回合,終於在今年5月有了結果。美國特拉華州聯邦陪審團認定:因美納完全侵犯了華大智造的兩項測序專利,應賠償約3.34億美元,且因美納三項侵權專利無效。

這場勝訴不光為華大智造贏了官司,對整個中國科技產業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因美納做夢都沒想到會有失足的一天,他們發起的起訴,搬起石頭砸向了自己。

輸了官司,因美納方面表示不服,仍要堅持上訴。

一些美媒分析稱,因美納反敗為勝的幾率較小,早些和解可以避免股價崩盤。

因美納沒聽進去,繼續纏鬥,結果從輸了官司到現在的兩個月時間,美國機構、股民一直都在用腳投票,導致因美納市值腰斬,跌到了可憐的200多億美元。

或是想盡快“止損”,挽回百億美元巨頭面子與不斷流失的財富,因美納近期終於向華大智造低頭認錯和解,向華大智造方面支付3.25億美元(約22億元人民幣)的淨賠償費。

華大智造展現出紳士風範,雙方同意,未來3年,在美國境內將不會就專利侵權以及違反美國反壟斷法或不正當競爭起訴對方及其客户,不對現有測序平台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索賠。

這亦是有史以來中國公司在海外獲得的最大數額專利賠償,中國科技史的震撼時刻。

華大智造勝利,預示着,華為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真正站了起來,開啓嶄新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