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汪丹

北京被歷史和情懷鐫刻過的大街無數,大名遠播的不少,但唯有一條街敢稱“金街”,這就是王府井大街——寸土寸金,甭管店大店小,在此若有一席之地,那便是身份和榮譽的象徵;這裏滿是幾代人的回憶,在新華書店買的第一本書,在四聯美髮做的第一次髮型……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的商業格局幾經調整,老街也幾度蝶變。如今,這條大街仍然穩居京城商業版圖的中心,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商業創新的氣度,繼續向世界敞開中國發展和文化自信的窗口。

(1)“新中國第一店”在這裏誕生

據史料記載,王府井最早成形於元初修建大都之際,晚清時成為初具規模的小商業街。1915年北洋政府繪製《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長街分成3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甘洌可口的甜水井,遂稱王府井大街。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1956年的王府井大街。李晞攝

新中國伊始,隨着國民經濟好轉,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5公里的王府井大街再現輝煌。本報於1952年12月4日2版刊登的《星期天的王府井大街》一文中,生動描述了王府井大街的熱鬧——

“星期天早晨八九點鐘,王府井大街商店的播音器裏傳出悠揚的音樂,一羣羣工人、戰士、幹部、學生陸續趕來。無論是公營還是私營的百貨公司和商店,門臉似乎一下子變小了,顧客出來進去都得站在門口等一會兒。私營百貨公司一天的銷售流水比平常日子要增加兩倍不止,國營百貨公司也是如此。孩子們把賣兒童玩具的地方圍得水泄不通,直到選中心愛的玩具才心滿意足。”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1952年12月4日,《北京日報》2版

那時候,一提起買東西,北京人首先想到的是王府井大街上的東安市場——“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這個始建於光緒年間的市場,亦是王府井大街興盛的源頭。其間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想吃中餐有東來順,想吃西餐有起士林,想看戲有吉祥戲院,買藥有鶴年堂……有錢沒錢,都能在東安市場逛上一天。

1955年9月25日,位於東安市場對過兒的百貨大樓——北京市百貨公司王府井百貨商店正式開張。這是一棟地上6層、地下1層的現代化商場,在售商品近兩萬種,囊括了當時全國各地質量上乘的日用工業品、手工業品、土特產品和部分國外商品,是名副其實的“新中國第一店”。

開業當天,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為百貨大樓剪綵,9扇大門同時開啓,數千名顧客一擁而入。當天營業結束,銷售額喜人,相當於原北京市百貨公司第一和第四門市部5個商場(都在王府井一帶)上一個星期天銷售總額的兩倍多。工作人員打掃貨場時,光顧客踩掉的鞋就撮了好幾簸箕。(1955年9月26日《北京日報》2版,《首都百貨大樓昨日開幕》)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1955年9月26日,《北京日報》2版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1962年,王府井百貨大樓的售貨員給兒童介紹玩具。高宏攝

1958年,周恩來總理到王府井大街視察時,勉勵各商店的職工“想辦法,把老字號的特點和傳統的東西都保持下來,使商店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經過幾次商業網的調整,到1980年時,王府井大街已經形成了以百貨大樓、東風市場(新中國成立20週年前夕,東安市場重建更名為東風市場)為主體,包括各行各業136家店鋪的商業羣,其中不少是著名的老字號。(1980年7月21日《北京日報》3版,《王府井大街今昔》)

(2)改革開放中迎來大規模改造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裏,王府井大街憑藉“買全國,賣全國”的招牌登上全國商業街的巔峯。

在商品奇缺的計劃經濟年代,排隊購物是王府井大街上的一景兒。無論買老“三大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還是買新“三大件”(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長隊一排就是一宿。

上世紀80年代初,王府井大街上又多了一條長隊,它屬於王府井新華書店,往往還沒開門,老少書友們便翹首以待。順應改革開放的大潮,書店裏開闢出一個“英語角”,許多年輕人在這裏有了英語口語初體驗,儘管磕磕巴巴,卻是熱情無比。王府井新華書店欣然接納了一代人的求知熱情。

對外開放的窗口還在擴大。1992年,王府井南口蓋起一座紅白相間的二層小樓,那個紅頭髮、黃衣服,咧嘴傻笑的“小丑”第一次讓中國人認識了快餐巨頭麥當勞。(2009年9月30日《北京日報》12版,《王府井繁華錄》)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2009年9月30日,《北京日報》12版

正是由於改革發展帶來的經濟紅利,王府井大街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打響了“金街”的名號。與此同時,北京西單、建外、亮馬河地區的一家家商場嶄露頭角,京城的商圈四處開花。只不過店鋪林立的王府井大街營業面積僅有19萬平方米,被日漸擁擠的街道和越來越多的車輛行人限制了發展。在一個個現代商圈面前雖有“餘威”,但已掩蓋不住設施老舊、理念落後、環境堪憂等一系列問題。

1993年秋,作為王府井標誌之一的東安市場(原東風市場)拆除重建,揭開了王府井地區大規模改造的序幕。

緊接着,是王府井新華書店閉店重建。1994年11月13日傍晚,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樂曲中,全體店員向來往顧客行禮告別。人們依依不捨地在書店留言簿上留言:“為你們的過去驕傲,為你們的將來振奮”“記得第一次來這裏,已是20年前了,如今我們長大了,衷心感謝你,我的老師與朋友”……(1994年11月14日《北京日報》1版,《讀者惜別王府井書店》)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上世紀60年代,王府井新華書店裏人頭攢動。馮文岡攝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1994年11月14日,《北京日報》1版

東安市場拆了、新華書店關了、四聯美髮搬了……在時代變革的大潮中,王府井大街大刀闊斧,開啓了大規模改造。

(3)百年老街打造市級商業中心區

王府井大街進行改造的8年,是北京道路交通建設速度最快的8年,也是北京商業發展史上商場建設速度最快的8年。在這個空檔期,王府井的輝煌逐漸轉讓給了二環、三環附近的商場——賽特購物中心、公主墳城鄉貿易中心、燕莎友誼商場、當代商城、雙安商場等。此時的北京,環狀商業結構初見規模,打破了此前多年以長安街為中心,王府井、西單、前門為主要抓手的線性商業結構。

1999年9月11日19時,70平方米的“王府井”紫銅巨匾揭開幕布,百年老街涅槃新生。全聚德、東來順、瑞蚨祥、四聯美髮、中國照相、亨得利鐘錶店……搬走的老字號陸續回來了;拉洋車的、提鳥籠的……一座座生動的銅像回放着京城舊事。嶄新亮相的王府井大街,在古樸典雅中透着濃濃的京味兒,傳統與現代結合,令人耳目一新。

在開街儀式上,時任北京市市長劉淇表示,王府井是首都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王府井商業街建設是北京改革、發展的縮影,它的深刻變化反映了首都北京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堅定信心。(1999年9月12日《北京日報》1版,《王府井隆重開街》)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上世紀90年代初,改造前的王府井大街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1999年,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面目一新。呂堅攝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1999年9月12日,《北京日報》1版

王府井大街的迴歸,在京城商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北京的商業版圖重新洗牌——從王府井大街往東,延長線上有恆基中心、中糧廣場、賽特購物中心、友誼商店、貴友商場、國貿中心等;往西以西單為起點,延長線上有百盛、復興商業城、長安商場、城鄉貿易中心、翠微大廈等名店。北京的商業結構形成了線狀和環狀共存的局面,而位於中心的王府井大街成為不可取代的“金街”。

不止於此,王府井大街繼續“北延、東進、西擴”。2000年3月,王府井大街整治改造二期工程啓動,計劃形成北起燈市西口、南到長安街、西至南河沿大街、東至東單北大街的十字構架,使原有的商業街概念擴充為市級商業中心區,形成購物、飲食、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元經營格局。(2000年3月22日《北京日報》1版,《王府井揮動“金十字”》)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2000年3月22日,《北京日報》1版

(4)用心做加減法再轉型

王府井大街的人氣兒回來了,但細琢磨起來,又沒完全回來。2016年,王府井大街做過一次調查,外地遊客和本地消費者的比例是7比3,也就是説,這條大街更像是一個旅遊景點,離文化、商業、旅遊融合街區仍有不小的距離。

王府井大街瞄準“世界十大商業街之一”的目標,再一次啓動轉型。

2016年,存在了30餘年的東華門夜市撤市,還路於民,同時也留出了故宮與王府井的重要通道。第二年,存在了17年的水吧撤場,轉為擺放公共服務設施和建設藝術景觀;沿街16塊大型樓頂廣告牌匾拆除,露出天際線;舉辦櫥窗設計大賽,讓主街上的櫥窗更具潮流感;增加可移動、組合式花箱座椅,為主街添綠、供行人休息;清退“禮品街”等與定位不符的業態……王府井大街一共開展了4大類12項環境美容工程。(2017年9月17日《北京日報》2版,《12項整治工程提靚王府井》)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2017年9月17日,《北京日報》2版

在做減法的同時,王府井大街在用心做加法。

2017年5月,位於王府井大街1號的嘉德藝術中心試營業,每個月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藝術展覽,部分免費向公眾開放;2017年9月,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朱炳仁設計製作的庚彩熔銅雕塑《五牛五福》亮相,為步行街增添了文化氣息;2017年11月,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王府中環”試營業;2017年12月底,有着257年曆史的英國“老字號”玩具店哈姆雷斯在百貨大樓開業,是該品牌迄今為止全球單體面積最大的店。

“以前賣果脯、紀念品的店挺多,大街上都是遊客。現在,網紅店多、國際大牌多。”2018年9月,海淀區章女士一家來到整治升級後的王府井,先奔網紅餐廳“打卡”,再到書店挑書,最後去給孩子買了玩具,一圈逛下來十分欣喜,“變化真是大,以後會經常來看看!”(2018年9月22日《北京日報》5版,《金街加減法》)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2018年9月22日,《北京日報》5版

王府井大街所做的加減法,才是真正的重拾人氣,也讓其他舉棋不定的老商圈眼前一亮。

(5)文化引領建設中國最好商業街

2018年初,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本市提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尤其是要加快推進王府井大街、西單商圈等傳統商圈提質升級,探索新業態模式,創造消費供給,促進品質消費。

作為老商圈的轉型代表,王府井大街邁出了探索新業態模式的第一步,提供了生動的樣本:拋棄過往單體商場的路數,打造多元化綜合街區。如今的大眾消費已不是簡單的“買買買”,更需要的是集服務、審美、文化於一體的綜合體驗。(2019年12月25日《北京日報》8版,《找準定位讓老商圈重煥光彩》)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2019年12月25日,《北京日報》8版

王府井建設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王府井商街將以文化為引領推動轉型升級,建設全中國最好的商業街。”

其實,有700年建街史的王府井大街,文化底子並不薄,街區範圍內有十餘家文化藝術設施和多家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照相館、首都劇場、外文書店、老舍故居等也集聚於此,人們期盼能體驗到更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

2019年8月,王府井百貨大樓裏出現了一個老北京沉浸式體驗街區“和平菓局”,一推出便成為網紅打卡地。蜿蜒的老胡同透着京味兒,四合院門口停着二八自行車,小賣部的雪花冰箱裏擱着北冰洋和瓷罐酸奶,副食店裏還有小時候打過的醬油,就連衚衕深處的公共廁所都是記憶裏的模樣。

“童年的回憶”“真實的老北京”……打破了“本地人不去王府井”的印象。

打開北京市的地圖,故宮、王府井、隆福寺這3處知名文化地標構成一個三角形。現在,這一帶有了新稱呼“文化金三角”。

自今年起,東城區將以王府井大街為主軸,向西連接故宮打造古都文化帶,向北銜接隆福寺建設開放式街區,探索王府井與隆福寺形成“寬街窄巷”,將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打造為國際頂級文化矩陣。(2022年8月13日《北京日報》1版,《“文化金三角”大有可為》)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2022年8月13日,《北京日報》1版

從一枝獨秀到黯然失色,再到涅槃重生,王府井大街經歷的每一個低谷都是商業版圖的一輪換血,登上的每一座巔峯都是時代發展的一次飛躍。如今,人們心中依然視它為“金街”第一,而它不負眾望,聆聽着時代脈搏的強音,穩穩起跳!

資料來源: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11 字。

轉載請註明: 温故|百年王府井蝶變文化“金”地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