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在北京市人社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工時和休息休假權益維護工作的通知》之後,山東、安徽、河南、廣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也紛紛出手,開展超時加班集中排查整治。
創意圖片 中國經濟網許子傑製作
監管“長牙齒”才有震懾力
用人單位有一套制度工具來維繫所謂加班文化。譬如,有的企業曾要求員工簽署所謂的“奮鬥者計劃”,書面同意“放棄加班費”;有的用人單位曾與勞動者約定實行包薪制……如果監管執法不能“長出牙齒”,用人單位終歸難以自發地糾正違法行為。而在這輪集中排查整治中,我們欣喜地看到,監管展示出決心和力量。
縱觀此次各地的整治行動,一個共性是針對性強。重點調查的用人單位大多包含了互聯網、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和服務業,基本覆蓋了公眾對超時加班問題反映較為集中的領域。其次是檢查內容相對全面,既包括用人單位如何規定工時和休息休假等制度,也考察對支付加班費等制度的執行情況。
用人單位要轉變觀念
目前,一些企業已經主動取消“大小周”等超時加班。這説明,在國家推進依法治企管企的大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思想觀念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然而,仍有勞動者要面對超時加班問題,並且不得不選擇忍氣吞聲。這就提醒我們要加大制度建設的力度,加強規範落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引導用人單位自覺尊重和執行法律法規、規範和加強內部治理,讓平凡勞動者更有尊嚴。
我們更要看到,一些企業更重視員工的合理工作時間、福利待遇與休整假期,他們並不是不希望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效益,但他們此舉的高明之處在於,不僅贏得了員工的心贏得了他們的忠誠,更讓員工有充裕的時間與激情,去點燃思想的火焰,產生思想的碰撞,從而提高生產的效率,這也是當今科技時代所應追求的方向。
奮鬥不是“拿命換錢”
取消加班是否有意義,應重點關注是否存在“無意識加班”情況。即使公司取消了加班,但也有一些工作是儘管人沒在公司,還是需要在線處理的,這樣的加班名義上無法計入加班,實際上卻也佔用了職場人的休息時間。幸福確實是奮鬥出來的,但奮鬥不能演變為“拿命換錢”的畸形路徑。
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曾説:年輕人不喜歡加班,這是時代的進步。我國正處於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關鍵時期,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工作與生活能夠平衡,才是當代年輕人最關心的事情。
(以上綜合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錢江晚報、紅網)
V視角:
@不會標點符號的劉sir:最近好像有一個新名詞,叫作“自願加班”,這個詞多好“聽”!無奈又心酸,不掙錢還傷身子。
@自然人土豆:唉,我要加班弄整治加班方案了。
@吃雞首殺:大家都加你不加,領導就找你談話了。
@淺睡深眠嘶呀:無論什麼理由加班,都要給加班費。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這幾年,對“996”説“不”的呼聲很高。但是相比用人單位,勞動者往往處於弱勢地位,敢怒而不敢言。目前,監管動真格整治“超時加班”,亮出了鮮明態度。然而,糾正畸形加班文化,光靠集中整治恐怕還不夠,特別是一些“自願加班”、偽加班,隱蔽性強,不易查處。希望接下來能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暢通監督和舉報渠道,以真正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