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電動車去露營,我掉"坑"裏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深途(ID:shentucar),作者:周繼鳳,編輯:黎明,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90後阿海最近有了一個愛好。臨近節假日,他會把摺疊椅、睡袋、帳篷等等裝備塞進車裏,週五一下班,就“逃命”似地離開城市。

沒錯,他和不少年輕人一樣,愛上了露營。

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因為疫情,大家出不了國,去不了遠方,只能把目光投向郊區。露營一下子火了起來。

這把火甚至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根據艾媒諮詢報告,2020年和2021年分別新增超8000家和超15000家露營地企業。

就像一位露營愛好者説的一樣:“露營其實就是重回了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足夠自由自在。”但遊牧民族有馬作為交通工具,現代人要去露營,至少得有一輛車。

爸爸愛露營的合夥人老常告訴深途,車是露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車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搬家露營的品質。

在不少人眼中,露營車的頂配大概是房車,或者購買一輛專業越野車,比如,牧馬人、坦克。其次則是普通的燃油車。至於電動車,跑不了長途,性能堪憂,基本處於鄙視鏈最底端。

但偏偏有人不信邪,阿海,承載着他所有露營裝備的,是一輛奇瑞小螞蟻,續航里程只有300公里。如果到了冬天,續航里程直接打個對摺。

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當你開電動車出去露營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電動車遇上露營,會“水土不服”嗎?

開着電動車去露營,靠譜嗎?

疫情之後,所有人對旅行與自由的嚮往,似乎都在露營這件事上找到了情感出口。但手中有電動車的人,此時頭更疼了。

對車稍微有點兒瞭解的人都知道。電動車過於“嬌貴”,續航里程有限,冬天開車很難熬(里程大幅縮短、暖風不敢開),充電樁也有限,一到節假日就一樁難求,人們甚至為了充電大打出手。

阿海最開始準備開電車出去露營時,一度擔憂自己的車半路會趴窩。他戰戰兢兢地上了路,只敢把車開出100公里。沒想到的是,一路都沒怎麼遭遇驚魂時刻。現在,他已經非常習慣於開着自己的小螞蟻出去露營了。

更關鍵的是,阿海發現開電車去露營更便宜。如果是來回100公里的路程,不算高速費,只需要花費不到10塊錢電費,但如果開燃油車的話,油費就得百元左右,“兩者差了近十倍。”

開電動車去露營,我掉"坑"裏了

上海的張凱則早就習慣了開着特斯拉去露營。在他看來,開電動車去露營,續航里程不是問題。“我的車續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如果目的地或者沿路有充電樁,露營地距離家在500公里之內,其實都沒什麼問題。”

按照人們的暢想,露營得去冰川高原、沙漠草地,露營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艱苦、危險。但2022年的露營市場,早就改頭換面了。露營變得越來越精緻,越來越高端,露營的地點也距離城市越來越近。

“大家週一到週五都是要乾飯打工的,只有週末才有時間出去郊遊。這麼短的時間,很難實現遠途旅行,短途旅行的話,就離不開車了。”光源露營合夥人牛牛告訴深途:“在時間+距離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如果大家平日裏去露營,基本上路程被限制在300公里以內。”

而大部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300公里。“在這個範圍內,其實電車和油車已經沒有任何的區別了。”牛牛説到。

阿海總結道:“開着電動車出門露營沒問題,但關鍵是要測算好距離。”以他自己為例,如果沿途沒有充電樁,他會把路程的距離控制在100公里以內,如果目的地有充電樁,則會把路程放寬到在200公里左右。

但在老潘看來,如果想要開電動車去露營,應該儘量購置一些高續航里程的電動車,或者儘量去充電樁分佈密集的地區。

老潘手上有一輛五菱宏光MINI EV,他日常開着自己的小車出去露營,小車夠輕便,但是煩惱也很多。五菱宏光MINI EV的續航里程只有170km,稍微去遠一點的地方或者沿途充電樁較少的區域,里程焦慮就會很嚴重。

能睡覺還能K歌?

和人們想象不同的是,願意且敢開電動車去露營的,不是因為沒有車可以選擇,相反,是因為他們愛上開電車去露營的感覺。

沒經歷過露營的人不知道,露營最危險也最折磨人的環節是睡覺。在室外露營,沒暖氣也沒有空調,冬天要忍受嚴寒,夏天要忍受酷暑。

最難熬的當屬冬天。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靠着煤油爐、柴火爐取暖。這些取暖設備,看着復古、精緻,拍照發到朋友圈也能收穫不少點贊,但是真正用起來誰用誰痛苦。

“靠柴火爐、煤油爐取暖,風險很大,如果帳篷的通風做的不好,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而且你還得半夜三更起來添柴、添油,否則可能會被凍醒。”老潘吐槽:“它們味道也挺大,用量也非常大,相對比較費錢。”

但換了電動車,這些問題反而迎刃而解。“電動車裏有空調能吹暖風,冬天睡在車裏,實在是太舒服了。”老潘説:“至於夏天,也有空調,晚上也能睡個好覺。”

開電動車去露營,我掉"坑"裏了

上海的張凱買了一輛特斯拉,他非常中意特斯拉推出的露營模式。去年夏天,他在露營期間開啓了這個模式,果真如宣傳所説的,車內可以實現恆温通風,於是張凱直接把後排座椅放倒鋪上墊子,睡在了車裏。“看到其他人在營地裏汗流浹背,沒有空調,我突然覺得這車買的還比較值。”

即便是不在車上睡覺,也可以再搭建一個車尾帳篷,車內的空調可以源源不斷地給帳篷輸送暖氣或者冷氣。張凱甚至還算了這樣一筆賬,他開了一晚上的空調,也只耗費10度電,而特斯拉Model 3電池充滿電後有50度電,足足夠用。

這種舒適的體驗,開燃油車時是想也不敢想的。

牛牛告訴深途,早些年如果想要露營,是基本上不可能有在車上睡這個選項的。因為如果讓燃油車的發動機一直啓動,有尾氣不説,在這樣密閉的空間裏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但電動車就沒有這樣的風險。

除了解決睡覺這一痛點,電車還有一大優勢就是,提供能源補給。在野外露營,最擔心的就是沒電,尤其是手機沒電。但是電車本身就相當於一個大號的移動電源。

有些電車或者新能源車的配置更進階一點,比如比亞迪唐DM、理想ONE以及威馬W6具備外放電功能,給一些電器、車內設備供電都沒問題。

以威馬W6為例,根據介紹,它搭載了3.3kW大功率超級反充功能,可以通過慢充接口反向輸出220V電力,支持“1萬+”個電器,就像露營中的 “特大號充電寶 ”,這個功率,基本上可以滿足電飯煲、電磁爐、破壁機、便攜冰箱等家用電器的用電需求。

一旦有了電,玩法就變得多了起來。有人去露營甚至攜帶着投影儀、電子麻將桌、咖啡機,阿海甚至有次看到一羣人,帶了家用卡拉OK機,幾個人在野外K起了歌。

“新能源汽車營地” ,有可能嗎?

早些年,開着電動車出門尤其是露營相對比較少見,但是現在,開電動車出去露營,慢慢火了起來。

張凱去營地的時候就發現,特斯拉的車在各個營地的出鏡率都很高。在他看來,因為特斯拉整體的消費人羣都比較年輕,年輕人愛玩,也願意接受新鮮事物。

從數據上來看,張凱説的確實沒錯。

淘寶發佈的《2021 Z世代露營式社交白皮書》顯示,36.4%的年輕人在體驗户外露營後成為“露營真香黨”。並且,這份白皮書還顯示,露營碾壓密室逃脱、劇本殺,變成了95後的最愛。

電動車的購買人羣,和露營的主力軍天然重合,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開着電動車去露營。

光源露營合夥人牛牛就發現,在上海的不少營地裏,已經混入了不少新能源車,幾乎佔了整個營地車輛的三分之一。

不少企業也在鼓勵人們駕駛着電動車去露營。蔚來甚至為不少車主開闢了川西藏羌充電環線。

牛牛既是光源露營的合夥人又是NIO Camping Club的發起人。在他看來,新勢力尤其是蔚來,非常願意組織一些活動,而自駕遊以及露營又是所有活動中最受歡迎的。

“露營”的熱度不斷攀升,年輕人在熱捧電動車露營這一形式。不少手頭既有燃油車又有電動車的人,基本上都選擇開電動車去滿足自己的小布爾喬亞式露營夢。

老常是從去年開始進行與露營有關的創業。他認為,新能源汽車比燃油車更適合露營。“電動車可以在夏天特別炎熱的時候在車裏睡覺,體驗很好。電車因為沒有發動機,比同樣規格的油車的空間大,更能裝東西。”

但即便如此,電動車依舊有着致命的bug——充電。如果出省開去大幾百公里之外露營,那麼充電就是個問題。

牛牛也認同這一觀點,他偶爾去稍微偏遠的山區,也經常找不到充電樁。不過因為他開的是蔚來ES6,可以使用一鍵加電服務。但蔚來的服務人員不得不開着充電車去山裏幫車主充電。

老常指出:“雖然我們在營地也經常看到電車,但是真正把電車和露營結合在一起的很少,因為很多營地不允許把車停在帳篷旁邊。未來,如果車能夠開進營地,或者營地裏面建立了充電樁,電動車的優勢才能發揮出來。”

根據《2021-2025年中國户外露營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户外露營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或將於2026年達到150億元。大批創業者湧入了這一賽道,與露營相關的項目也層出不窮。但和新能源車相關的營地還沒有出現。

牛牛試圖成為最先吃螃蟹的那一批人。他想要打造國內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營地” 。

既然大家都有充電的需求,那我們不如在營地裏面安裝充電樁。“大家週末來露營,要麼是週日早晨充電,要麼就是在週日回城途中在高速上充電。如果營地裏有充電樁的話大家就放心了,可以多玩一會兒。”牛牛説:“我覺得充電樁相當於一個營地的增值服務,可以探索。”

*題圖及文中配圖均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阿海、張凱、老潘、牛牛、老常為化名。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70 字。

轉載請註明: 開電動車去露營,我掉"坑"裏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