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相信不少的孩子都聽過父母吐槽:怎麼就不能像國外一樣,到了十八歲就把你趕出去!還天天找我要生活費?

國內十八歲的孩子很多還在讀大學,就算偶爾做做兼職,也需要家長支援一些生活費。何況兼職也不是那麼好找的,所以生活費這個問題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場博弈。孩子盤算着怎麼多找父母要點,父母打算着怎麼把這熊孩子拉黑。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一.當代大學生和父母的聊天內容,大致分為這幾種

1. 花式要生活費

要説孩子的讀大學以後,父母最害怕的是什麼消息,那必然是兒子或者女兒發消息説:爸媽,我想你們了。

就在父母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下一秒肯定就是“我最近手頭有點緊”。看在孩子都想家的份上,父母一般都會打一點錢過去救濟一下。可是這招數用多了就不管用了,父母就開始免疫了。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媽媽,我想你了”

“別想我,還沒到月底。”

要錢的招數已經被媽媽徹底識破,休想再“坑爹坑媽”,只要錢握在父母的手裏,你就得一直想着爸媽。

2. 不懂年輕人的梗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朋友圈是會屏蔽父母的,首當其衝的一個原因就是父母不瞭解年輕人的生活,很容易誤會。例如下面這個“追星女孩”,在朋友圈發了一個宋仲基的朋友圈,大概是追星表白語。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結果媽媽以為宋仲基是女兒的戀愛對象,想讓女兒帶着他回家吃個飯,其實女兒也想帶回去,無奈人家都不認識自己啊!

3. 父母把孩子當垃圾桶裏撿來的

有時候和父母聊天能被懟得説不出話來,還不能反擊。爸媽説你長得醜,你就要無條件接受,父母説你臉盤子大,你也要無條件接受。畢竟月底還要領生活費,真的有些絕望了。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就像是被命運掐住了後脖頸,果然是經濟獨立才有話語權啊!在校大學生還是多多奮鬥,趁早獨立,就能擺脱被生活費支配的人生啊!

4. 父母“獨特的關愛”

父母不懂梗的時候,還會給孩子們轉發各種“致癌”文章,天下萬物就沒什麼能吃的。要是很晚發朋友圈,還會被父母教訓,怎麼又熬夜了?要是發朋友圈吃燒烤,父母又會打電話詢問,怎麼又在吃垃圾食品。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無時不在的,這種關心感覺很温暖,又讓年輕人有些無奈。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其實父母對孩子肯定是關愛的,只是在温暖的愛中,也需要引導和教育孩子,不能盲目溺愛。所以親子關係是一張一弛的,孩子們也不要怪父母太過於嚴苛,有時候對孩子嚴厲一點,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二、大學生生活費,究竟應該怎麼分配

其實每個地區的生活經費肯定是不同,隨着時代不同,生活費也呈現上漲的趨勢。當代大學生普遍的生活費都在1200-1800元之間,要是有兩千塊一個月,可以生活得不錯了。

要是三千塊以上,絕對是土豪朋友了。低於1200的生活費,孩子可能需要做兼職,或者是省吃儉用才能吃飽飯。雖然大學生不用租房,還有食堂吃飯,但是畢竟是一個小社會,也會有社交和其他用處。

打扮自己、出門遊玩、和同學一起活動,都是鍛鍊人的事情,也是需要經費的事情。只要不是奢侈消費,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商量,不必將範圍定得太死。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但是大學生也應該定製好自己的消費計劃,不要到手多少就花多少,反正有父母兜底,這樣的消費習慣對以後的理財思維沒有好處,還會養成啃老的習慣。

父母除了養育孩子,教育孩子學習要搞好以後,消費觀也需要引導,不要有太高的物質慾望,購買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奢侈品等物件,或者是太節約,導致自己吃不好穿不好,讓其他人瞧不起,也是沒有必要的。父母要引導孩子,正常合理的消費,也是一種生活技能。

今日話題:你認為大學生多少生活費合適?你覺得大城市1200一個月能生活嗎?大學生用生活費購買奢侈品合適嗎?歡迎留言討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4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討要”生活費要優雅,爸媽回覆太搞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