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木
馬自達對於造車的一個態度,就像一個與世無爭、偏執的理工男。對於主流消費需求的如配置、空間、舒適性等方面馬自達從來都是一帶而過,銷量好壞無所謂,只要這輛車是符合自己心中那個標準,就得造下去。
大眾之所以賣得好,是因為它從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中國消費者要的是大而全,不是小而美的車,後來進入中國市場的車企品牌也都跟進了這一原則。
但馬自達從進入中國以來就專注在“小而美”這個細分領域,不打價格戰,不討好消費者,不對市場妥協。把“小眾”刻在了骨子裏。
中國市場也對馬自達的“願景”給予了回應,自2017年達到巔峯31萬輛後,馬自達銷量連年下滑,今年南北馬自達合併後銷量趨於穩定,但15萬的年銷量仍將成為一座難以跨越的大山。按照這趨勢來看,馬自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跌破1%。
小眾是馬自達自己的選擇
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在此之前借錢擴大銷售規模的馬自達負債累累,在這種情況下,馬自達推出了將其從危機中解救出來的第一代DEMIO(1996–2002年)。
但在1995年左右,日元匯率太高,1美元相當於70多日元。這嚴重影響了日系車企的出口銷量。馬自達為了保銷量,不得不降價,降價就意味產品質量的下降。而在日本本土,馬自達也加大了宣傳力度。於是質量差、廉價等標籤嚴重地影響了馬自達的品牌形象。
至此,馬自達正式確立了公司的發展目標:產品銷量只佔全世界市場份額的2%,就做一家“小公司”。從盲目擴張規模以至於差點破產,到不以小為恥,全力為用户提供操控和駕駛樂趣,馬自達開始樂於小眾。
做汽車市場的一朵奇葩
一個合資品牌想要在中國市場成功,一般都遵循着三個原則。
1、車海戰術
頭部的幾個合資品牌,哪個不是從小型車到大中型轎車,再到各種尺寸的SUV車型全覆蓋,如果不夠,還有旅行車、MPV來湊。消費者選擇多,自然賣得多;再看馬自達,目前僅有7款車型在售,説不上沒有選擇,但註定賣不過別人。
2、特供加大加長
其他品牌進入中國都迅速地抓住了中國消費者的核心需求:空間,為中國提供的車型都是空間又大又便宜;馬自達本就在空間方面表現奇差,唯一特供車CX-4還是走高顏值小空間路線。
3、降價打折
任何一個合資品牌,不論是豪華路線還是親民路線,銷量好的時候就加價,銷量不好就打折促銷,反正總有辦法賣出去;但馬自達從進入中國以來就幾乎沒有什麼折扣,不加價也不降價,價格永遠堅挺。
馬自達的優點也很明確,極具設計感的外形和人人都説好的操控。但在中國市場,這兩點可以讓馬自達“叫好”,但註定“不叫座”,因為中國消費者買車一定是家庭需求排在首位,在空間和舒適性方面有缺陷的馬自達是難以打開局面的。
但也正是這種強烈的個性讓馬自達擁有了一羣忠誠的擁躉,讓這個“小眾”得以維持。
轉型是必然,但精神不改
近幾年隨着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馬自達也不得不開始為轉型做準備,2030年將會進行一次重大轉型,針對五大核心市場推出全新的混動車型,同時全新的純電動車型也將會登陸市場。
也就是説,大概率馬自達將會在未來放棄內燃機。但放棄內燃機並不等於放棄運動的精神,未來在混動、純電車型佈局架構時,運動與激情也依然是馬自達的精神核心。
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都需要馬自達這種有個性、有追求的車企,但只有活下去才能保住這份精神信仰,保住那僅剩的“小眾”。
寫在最後:
樂於小眾的馬自達堅持着自己的堅持,不曾改變的自吸、不妥協的空間、對魂動設計的痴狂、對駕控的完美詮釋。當下有個性、有追求的主機廠已經越來越少,讓其他一切設計都讓位於人馬合一的極致駕控更顯得難能可貴。即使未來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有一些妥協,但只要馬自達的精神不改,就依然是洶湧浪潮中的那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