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裏的湘江“流”回來了

  溪水穿林而過,在湘南如海蒼山中匯成一江碧水向北奔流。湖南“母親河”湘江,曾引得無數文人騷客揮毫潑墨,屈原詠歎“浩浩沅湘,分流汩兮”,杜甫留下“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千古名句,沈括《夢溪筆談》中記錄着“瀟湘八景”……

  流淌在“有色金屬之鄉”的湘江,一度遭受了開礦冶煉等帶來的嚴重污染。20世紀90年代開始,湘江總體水質呈惡化趨勢。部分河段,含有重金屬污染物的廢水直排湘江,當時人們戲謔稱其為“五彩河”。時間進入2020年,據環保部門檢測,今年1月至11月,湘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幹流39個考核斷面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改變,如何發生?

  2011年3月,國務院批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規劃投資595億元徹底消除污染源。從2013年起,湖南省將湘江保護和治理作為“一號重點工程”,連續實施三個“三年行動計劃”。

  幾年來,湘江治理重拳出擊,堵源頭、治沉痾,力度之大、執法之嚴前所未有。

詩畫裏的湘江“流”回來了

  這是2014年4月8日拍攝的湖南省永州市一個被封住的礦洞。據環保部門介紹,為防止私自開洞,該洞門厚達3米。新華社記者史衞燕 攝

  衡陽水口山大漁灣,湘江在這裏由急變緩,是湖南境內最重要的“四大家魚”生殖洄游場所。近代以來,水口山的金屬礦開採和冶煉行業發展迅速,環境隨之逐漸惡化,魚也少了。

  移廠進園、移土進山、移河改道……通過“愚公移山”式的工作,衡陽水口山38萬噸歷史遺留含砷廢渣得到安全處置,139家冶煉化工企業整合成6家入駐工業園。

  “新賬不能再欠,老賬努力去還。”衡陽常寧市副市長尹建恆介紹,隨着當地水質明顯改善,湘江流域魚類資源量近年來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

  衡陽水口山,污染企業集中的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污染嚴重的礦區郴州三十六灣、“世界銻都”婁底錫礦山,湘江治理“五大戰場”,場場是硬仗,場場是勝仗。一些企業關停了,一些企業轉型了。被破壞的山體在修復,有毒有害廢棄物在治理。

詩畫裏的湘江“流”回來了

  這是2018年7月29日拍攝的湘江長沙段。新華社記者薛宇舸 攝

  千餘家涉重金屬污染企業關停淘汰,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湘江正在重生。

  2020年上半年,湘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I-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達99.4%。

  “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和措施,我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鄧立佳説,湘江流域產業結構越變越“輕”,自然風景越來越美。

記者蘇曉洲、史衞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0 字。

轉載請註明: 詩畫裏的湘江“流”回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