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差距
中國農業農村部今天對外發布《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明確了未來十五年中國主要畜禽遺傳改良的目標和路線。
在“人人有肉吃”的時代,為何國家要發佈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這對你我的餐桌有什麼影響?
有關官員和專家進行了解讀。
確保畜禽核心種業自主可控
中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畜禽種業不斷髮展,但總體上長期處於散、小、慢的狀態。
2008年至2020年,農業農村部實施第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經過十二年的努力,畜禽生產性能水平明顯提升,畜禽種業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明顯提高,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
總體看,中國畜禽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風險可管控,基本解決了畜禽良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
雖然我國已經解決了居民“有肉吃”的基本問題,但我國畜禽種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中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時建忠表示,我國畜禽種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少差距,育種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比如白羽肉雞還沒有突破,能繁母豬年均提供育肥豬數量比發達國家低30%左右,奶牛水平也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畜禽企業總體實力弱,競爭力不強。
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會嚴重製約中國畜牧業的高速發展,畜牧業的現代化也難以實現。
孫好勤表示,從我國生豬、奶牛、肉牛種源能基本自給,但性能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個別種源還主要從國外進口。着眼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
讓居民“吃好肉、吃的多樣”
隨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高品質和多樣化肉類的需求與日俱增,提升畜禽肉類品質日漸迫切,提升畜禽育種水平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為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專門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出了總體部署,也成為中國開啓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的重要背景。
孫好勤表示,隨着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對穩定的優質畜禽種源供給需求愈加迫切。
民眾對“有肉吃、吃好肉、還要吃得多樣”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我國畜禽種源保障性能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個別種源還主要從國外進口。要不斷滿足新需求,就必須在國家層面統籌部署安排,儘快補齊短板弱項。
孫好勤稱,新一輪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要實現品種在性能和品質上的雙突破,加快畜禽種業向數量質量並重、資源節約高效方向發展。
以我們的生豬為例,據測算,如果我們的生豬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話,可節約的飼料能夠達到630億斤,相當於節約耕地5500萬畝。
專家表示,此次畜禽遺傳改良的主攻方向就是實現畜禽產品的品質和性能持續提升,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讓居民餐桌上的肉類更加質優價廉。
畜禽遺傳改良怎麼改?
孫好勤介紹,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實施期限從2021年到2035年,力爭用10-15年的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顯著提升種畜禽生產性能和品質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突破性品種,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
主要改良的領域包括:生豬、奶牛、肉牛、羊、馬、驢等家畜品種,蛋雞、肉雞、水禽等家禽品種,以及蜜蜂、蠶等。其中生豬、奶牛、肉牛、羊的生產性能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白羽肉雞要實現零的突破,蛋雞、黃羽肉雞、白羽肉鴨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品種。
為此:
要全面強化自主創新,突出主導品種選育提升,注重地方品種開發利用,提高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
要全面強化育種基礎,開展高效智能化性能測定,構建育種創新鏈大數據平台,提高遺傳評估支撐服務能力;
要全面強化育種體系,以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為依託,支持發展創新要素有效集聚、市場機制充分發揮的聯合育種實體,提高核心種源培育能力;
要全面強化企業主體,支持畜禽種業企業做強做大、做專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的領軍企業,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