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20萬加,比亞迪能成為新時代的大眾+豐田嗎?還差什麼?
Hello大家早上好!
假期過得總是比工作日更快一些,一轉眼7天長假已經結束了,迎接我們的將是連續7天的工作日,希望大家能儘快調整好心態。
當我們還沉浸在假期的時候,比亞迪就迫不及待的公佈了9月銷量,為啥這麼迫不及待呢?因為銷量實在是太好了。單月銷量突破了20萬輛,同比增長了154.3%。1-9月銷量已經超過了117萬輛,同比增長了255.3%。
不出意外的話比亞迪還會是9月份的銷冠,並且極有可能是唯一銷量超過20萬的車企。
因為成績實在過於亮眼,所以最近知名某經濟學家任澤平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比亞迪是新能源時代的大眾+豐田啊,中國造車企業加油”。
比亞迪最近兩年確實風光無限,但真的可以比肩大眾、豐田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比亞迪能不能算是新能源時代的大眾、豐田,和大眾、豐田還差了些什麼?
真的趕上大眾豐田了嗎?
銷量正在趕超
但差距仍然很大
按車企來看,今年已經有多個月份,比亞迪超過了一汽大眾成為了銷冠,但領先優勢並不大,8月份只領先了5000多輛。
但我覺得把南北大眾、南北豐田的銷量加起來比的話才更嚴謹,因為這才代表大眾、豐田在國內的整體實力。如果這樣比的話,那比亞迪將將要趕超豐田,但和大眾的差距還比較大。
因為9月的數據還沒出來,我們先來看1-8月的銷量,1-8月比亞迪的銷量為96萬輛,南北大眾加一起是195萬輛,南北豐田加一起是大約113萬輛。
所以這麼看的話比亞迪和南北豐田的差距確實不大了,因為比亞迪增速更高,所以今年全年銷量超過南北豐田之和也很有可能。不過但離趕超大眾還任重道遠,前8個月和大眾的銷量差了大約100萬輛,即便比亞迪增速再高,一時半會也難以想追上大眾在中國的地位。
增速逆天
説到增速,簡單來説就是一句話,增速逆天,全面碾壓大眾、豐田。
表格中的差距已經一目瞭然了,事實上,今年以來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車企銷量都受到了影響,比亞迪幾乎是唯一一家逆勢還大幅上漲的車企,説是一枝獨秀一點都不為過。
當然了,大眾豐田銷量的下跌主要是因為疫情,今年年初吉林經歷了長時間封控,而吉林是一汽大眾和一汽豐田的重要產地,上海的情況則更為嚴重,所以上汽大眾的銷量下跌也是意料之中。
廣州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廣汽豐田銷量也就漲了不少。
其實,到了7、8月份,疫情過去了,再加上購置税減半的政策,大眾豐田的銷量也開始了正增長,比如,8月一汽大眾漲了46%、南北豐田也都漲了60%,但是和比亞迪的增速還是差了不少。
成交價格含金量更高
其實相比於銷量,還有一個數據含金量更高,那就是成交均價。在以往很多車企憑藉“以價換量”也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銷量大漲,但這是以犧牲品牌形象換來的。
而比亞迪則完全不同,在銷量大漲的同時,成交均價也一路上漲。對於一個靠比亞迪F3這種5萬元以下車型起家的國產品牌來説,這可是極為難得的。
根據威爾森諮詢公司的數據,在2021年比亞迪的成交均價就達到了151839元,超過了大眾的147846元,對中國品牌來説,這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個成績。
而豐田因為低價車型銷量較少,且全系優惠都很少,所以成交均價較高,今年上半年均價為19.2萬,比亞迪較豐田確實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一個國產平民品牌成交價超越大眾,哪怕就在兩三年前,這還是難以想象的事情。作為對比,2021年吉利的成交均價只有8.7萬,長城汽車因為SUV車型較多,成交均價略高,但也只有10.64萬。
成交均價代表着大眾對這個品牌的認可度,事實上,來到2022年,比亞迪的成交均價又有進一步提高,因為漢、唐、海豹等車型銷量開始走高。按照比亞迪的説法,剛剛過去的9月份,光是漢銷量就超過了3萬輛,而且成交均價超過了25萬。
這樣的成交價、這樣的銷量,可以説是國產中大型車從未達到過的高度。所以,一兩年的時間內,成交均價追上豐田,也是完全可能的。
總之,無論從銷量、增速還是成交價的角度看,比亞迪都可謂氣勢如虹,增速上完全碾壓大眾、豐田;銷量上幾乎已經追平豐田,正在快速趕超大眾的途中;成交均價上也已經超過大眾,雖然和豐田還有距離,但比亞迪正在快速增長中。
這麼來看的話,比亞迪似乎前景一片光明,在全球超越大眾、豐田似乎指日可待了。但比起為成績鼓掌,真正認識到和大眾、豐田的差距,時刻注意高速發展下的隱憂,才是對這個品牌真正的關心。
高速發展的隱憂
一、技術持續升級的能力
在油車時代,大眾豐田之所以能稱霸全球,一個重要依靠就是技術持續迭代升級的能力。現在比亞迪之所以能口碑和銷量齊漲,也是因為刀片電池、DM-i混動這些技術突破。
所以,刀片電池和DM-i混動還能不能持續升級,就成了比亞迪能否成為新能源時代大眾+豐田的關鍵了。
刀片電池目前就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安全,二是能量密度如何繼續提升。
刀片電池是打着安全的旗號誕生的,在2年前的發佈會上,王傳福甚至表示,要通過刀片電池,把“自燃”這個詞徹底從新能源車的字典裏抹掉。
但今年以來,隨着搭載刀片電池的車型交付量越來越高,刀片電池車型自燃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刀片電池絕對安全的神話已經不存在,甚至因為之前比亞迪對刀片電池安全性的宣傳過於用力,所以捧得越高、摔得越疼,還引起了不少人的吐槽。
一輛自燃的比亞迪漢
相比之下,其它車型所搭載的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卻在不斷提升,雖然自燃事件也時有發生,但按照銷量來説,其實比前幾年要低了很多了。也就是説刀片電池的安全性上的優勢其實正在縮小。
另一方面,刀片電池的缺點也越來越明顯,刀片電池其實就是做成了刀片狀的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早期之所以沒有被廣泛應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能量密度更低,換句話説也就是續航會更短。
比亞迪能把搭載刀片電池的車型續航做到700km已經屬實不易了,但是這兩年競品車企又把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一個檔次,據稱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今年年底就會量產,明年就會大規模裝車。而麒麟電池的體積利用率做到了全球新高,可實現1000km續航。
這裏做個簡單預測,明年中高端車型續航將會突破1000km,這裏是量產,而不再是期貨。終端車型普遍在800km左右,低端車型也將達到600km。所以,等明年刀片電池能量密度偏低的劣勢就會更加顯現,如果比亞迪不能快速提高其能量密度,明年就會被羣狼圍攻,其結果並不容樂觀。
再來説DM-i,隨着DM-i車型的大火,其它車企也都在紛紛跟進,長城的2擋DHT系統、吉利的3擋DHT Pro、奇瑞的鯤鵬混動DHT也都紛紛加入了戰場。
並且根據我們的試駕感受,長城和吉利的這套混動駕駛感受和油耗表現都非常出色,從產品力上完全可以媲美DM-i。並且因為推出的較晚,還有後發優勢,比如加入了更多擋位。
也就是説,DM-i最大的優勢是推出的較早,是先發優勢,而不是絕對的技術優勢。但現在競品們已經追上來了,比如哈弗H6的插混版從定價上就直逼宋PLUS DM-i。目前競品們差的只是市場的認可度,但假以時日,消費者的接受度也一定會越來越高。所以這也就需要DM-i必須持續進化。
二、輔助駕駛發展較慢
輔助駕駛是當前所有車企都在主攻的方向,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
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一款比亞迪的車,可以把輔助駕駛作為賣點。且不説和特斯拉的Auto Pilot比,就是和自主品牌的小鵬、問界等相比,比亞迪的輔助駕駛也不佔優勢。
比亞迪漢EV駕駛輔助
事實上,整個智能化水平上都不是比亞迪的強項,比亞迪的強項在三電系統,對車機、輔助駕駛的佈局其實相對較晚,並且一直不是其重心,至少在他們的多次發佈會上,這些都不是重點內容。
比亞迪海豹內飾
三、產品線過於複雜
比亞迪最為人熟知的就它的王朝系列車型,秦、漢、唐、宋、元,每一款都是現在的熱銷車型。
不過在王朝系列之外,比亞迪又推出了海洋系列,海洋系列再分為水面上的軍艦系列,包括驅逐艦05、護衞艦07,其實也就是秦和唐的姊妹車型。
在水面之下還有海洋生物系列,包括海豚、海豹等,未來還會推出更入門的比亞迪海鷗等。
這還沒完,以前騰勢是比亞迪和奔馳合資的品牌,目前比亞迪已經收購了騰勢90%的股份,完全可以把騰勢看做是比亞迪的相對高端品牌了。目前騰勢X已經上市了,也可以看做是比亞迪唐的姊妹車型,騰勢D9作為一款高端豪華MPV也即將上市。
這也還沒完,比亞迪目前在售的還有e系列車型,比亞迪e2和e3。
比亞迪e2
所以,可以説比亞迪的產品線是目前主流品牌裏最混款的之一,並且很多車型之間定價相似,產品力也差不多,消費者根本分不清其中有啥分別。比如身邊就不只有一個朋友問過我秦PLUS DM-i和驅逐艦05的區別。
而我的回答是,本質上沒啥區別,喜歡哪個內外設計就買哪個吧。
對普通消費者來説,如果不是仔細研究一番,真的很難分清比亞迪的產品規劃。相比之下,奧迪的A3、A4、A6、A8,寶馬的X1、X2、X3、X5,一直到X7,其品牌規劃和定位一目瞭然。
事實上,越是國際大廠,產品規劃越是一目瞭然,因為這樣才有利於普通消費者記住它的車型,也利於口碑傳播。
寫在最後
在汽油車時代,中國作為全世界銷量NO.1的汽車市場,卻沒有孕育出一個國際車企,畢竟我們起步晚,底子薄。但在新能源車時代,誠如任澤平説的,我們至少要出現幾個大眾、豐田一樣的國際大廠,才符合我們的地位。
目前看來,最有可能成長為新能源時代的大眾、豐田的就是比亞迪了。所以,當我們在為比亞迪銷量喝彩的同時,也要看到,比亞迪的目標應該是國際大廠,應該是星辰大海。
只有用這個目標要求自己,發現不足,才能更好的進步。希望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所有中國車企加油,在新能源車時代,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品牌成長為國際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