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作者 | 張書願

最近,被一個牛津大學的畢業生驚到了。

印象中像牛津這種名校的高材生,應該是自帶光環、站在社會上層的精英,卻沒想到,這一位竟然會以霸氣啃老的姿態被大家看到。

80年出生的Siddiqui,今年已經41歲,最近他再次把父母告上法庭,要求他們給自己賠付“終生生活費”。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其實一年前,Siddiqui就因為父親斷了他的經濟來源跟父母對簿公堂,而那時候他已經堂而皇之地啃老近10年。

大學畢業後,Siddiqui曾經當過律師,後來因為工作受挫,出現了心理問題,就失業了。

家境殷實的他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委屈,父母把他安置在一棟價值100萬英鎊的高檔公寓裏,不僅負擔他各種開銷,還額外給他每週400英鎊的生活費。

按道理説,Siddiqui應該對父母心懷感激,休整好自己後繼續出發。然而他卻以心理疾病為藉口,再也不想出去工作。

一晃六七年過去,父母坐不住了,開始勸他振作起來,自食其力。

但Siddiqui想到的不是去工作,而是狀告母校牛津大學:因為學校的“不稱職”,導致自己沒有拿到一等學位,從而又引發了後面的心理疾病、職業失敗等一系列問題。

因為這些“原因”,他要求母校賠償100萬英鎊的損失!

這個控訴毫無懸念地失敗了……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幾年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切斷了他的經濟來源,這下Siddiqui的控告對象便轉向了父母。

先是以“沒工作,不能獨立生活”為由,要求父母支付“撫養費”。

被法院駁回後,又把自己如今的不堪歸結於父母沒有盡職,讓他度過了一個“無比脆弱的童年”,並要求父母給予終生經濟支持……

誰能想到,

把孩子培養到上名校,竟然只是噩夢的開始;

好吃好喝地供到41歲,竟還會被反咬一口?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被孩子反噬的父母做錯了什麼

這幾年,親子間“農夫與蛇”的故事,並不少見。

Siddiqui的言行,讓我想起了去年在地鐵站被圍觀的一對母女。

那天,湖北武漢地鐵2號線金銀潭站,下來了一對母女。

母親推着兩個行李箱,還背了一個大包、數個小包,女兒則無事一身輕地兩手插在兜,悠閒地走着。

突然,女孩像是被什麼激怒了似的,往母親身上狠踹,一腳兩腳不過癮,一直踹了六七下,才被路過的行人攔下。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女孩不解氣,竟然動手去打阻攔的行人。

而這一切發生的時候,那位母親始終沒有制止。

至於女孩踢打媽媽的原因,只是因為媽媽看錯了站,上錯了車。

根據目擊者爆料,事情發生之後,母親不僅沒有教育女孩,反而還安慰她沒事,讓她不要生氣了。

女兒嬌縱跋扈令人瞠目結舌,而母親的縱容亦讓人大跌眼鏡。

這個年紀的孩子,本該早就能夠為家人分擔辛苦,可是她卻眼看着母親一人負重,而不願意搭把手;

母親心疼孩子可以理解,可是當女兒因為一點不如意就大打出手,她應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也不該坐視不管。

結果,母親不僅沒有指出孩子的錯誤,竟還反過來安慰她,着實匪夷所思。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看似對孩子愛得無私,其實是把孩子慣得不明事理,連自己被反噬都沒有察覺。

一味地給予換不來感恩,反倒容易養出個“白眼狼”。

我們在付出的同時,有必要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不容易。

這種體驗不是故意賣慘,而是讓孩子知道,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父母付出了多少辛苦。

唯如此,孩子才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他才不會去肆無忌憚地揮霍父母的愛。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別在學本事的年齡,一味地溺愛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演講過程中,談到了自己的童年。

她説,“我很幸運,我有特別好的爸爸媽媽。”

她的父母優秀在哪裏呢?李玫瑾説,身為那個年代的獨生女,卻一點沒有被嬌慣過。

有一次學校搞野營拉練,老師擔心她一個女孩吃不消,但媽媽很爽快地説:“我要讓她去鍛鍊。”

正是因為父母的放手,李玫瑾從小就學會了很多技能,做事極為麻利。

她會游泳、騎車,還會織毛衣、做衣服、繡花,當年挖防空洞的時候,她一個人和泥,能供三個人砌牆……

如今作為一名知名的教育大V,李玫瑾回憶童年時,對父母的“不嬌慣”深表感激。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正是那些早年間吃過的苦,讓她學會了生活的技能,也學會了對生活的感恩。

想起去年上熱搜的一個小男孩王浩棟,他家住河南,父母在陝西做生意,一年才能見一次。

剛滿9歲的他放寒假後,來到西安跟父母團聚。

爸媽並沒有帶他去吃喝玩樂,而是照常工作,並把兒子帶到菜場,跟着自己一起賣菜。

於是王浩棟每天凌晨4點就起牀,頂着嚴寒給爸媽幫忙。

在這個過程中,小小年紀的他不僅沒有抱怨,反而體會到了父母在外打拼的艱辛,併為自己能夠幫忙而感到十分開心。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不溺愛孩子,反倒讓孩子走出來一條自力更生的路。

而今我們生活水平好了,很多富足的家庭依然選擇讓孩子出去磨礪,誰説這不是更深沉的一種愛呢?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告訴孩子,決定他人生的不是父母

那位41歲還想啃老的牛津高材生,起訴父母的理由讓人匪夷所思:

“因為父母疏於照顧,讓我度過了一個無比脆弱的童年!”

好像成年後的所有失敗,都可以回溯到童年,而童年的所有創傷,都可以歸咎於父母。

真是如此嗎?

前段時間,留美高材生張一得去世,根據他爸爸“老得”的公開信,網友們推測一得是自殺。

這下輿論沸騰了,原先被奉為模範父親的“老得”,被批得一無是處。

“17年拍20萬張照片”、“十年菜單不重樣”……

這些曾經被稱為完美陪伴的經典,現在被噴為“窒息式教育”。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那麼好的教育還有定數嗎?

是不是孩子出息了,他的家庭教育就是好的,哪天想不開了,他的教育又變成了壞的?

是不是童年快樂、家教良好的孩子,就一定能夠成為幸福優秀的人;而那些童年不幸的孩子,就註定會有心理陰影?

想起那位背母親上學的孝子劉秀祥,前幾天又被他刷屏了。

大學畢業後,劉秀祥沒有留在城市,甚至拒絕了一家企業55萬年薪的邀約,回到了貴州農村,當了一名鄉村教師。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如此孝順、知恩圖報的劉秀祥,從小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呢?

4歲那年,父親因病離開了人世,母親由於傷心過度而精神失常,哥哥和姐姐先後出走,是劉秀祥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

他的家庭談不上幸福,甚至支離破碎,更無教育可言,可是他不放棄自己,不放棄家人,學有所成後仍然心懷家鄉、感恩社會。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實際上,父母雖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都遠遠不及孩子自己內部的動力來得重要。

教育只是引導,父母只是助力,都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真正能夠決定孩子未來的,是他們自己。

比起一味地疼愛孩子,也許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剋制自己的給予和包辦慾望,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承擔。

只有當他們學會獨立飛翔,父母們的那份拳拳愛子之心,才算不被辜負。

—— End ——

作者:張書願,洞悉人性的心理學愛好者。人生是一場用心的體會,願你我都能甘之如飴。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4 字。

轉載請註明: 他41歲,牛津畢業,啃老10年,最後卻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