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期間儘可能消除人為重污染天氣

重污染天數是當前最受關注的大氣問題之一。2月25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指出,在“十三五”期間,嚴重污染天際已經基本消除,“十四五”期間要科學制定重污染天數下降指標,減少人為重污染天氣。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期間儘可能消除人為重污染天氣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佔比從2015年的2.8%下降到了2020年的1.2%,重點地區從5.0%下降到1.9%,改善更明顯。劉炳江表示,現在重度污染天氣過程特徵改變也比較明顯,持續時間相對較短,濃度值不像原來動輒爆表,峯值大幅降低,範圍相對集中,並且基本消除了嚴重污染天氣。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如何實現?

劉炳江分析,從全國重污染天數的構成情況看,長江以南基本上沒有重污染天氣,黃河到長江之間還有個別城市有,主要頻發地區為京津冀、汾渭、東北和西北,而且是局地的。不同地區重污染的成因不盡相同,京津冀和汾渭平原主要是燃煤多,工業集聚,車也多,三大結構問題比較突出。東北地區重點是燒秸稈,燒秸稈的窗口期短,往往和不利氣象條件重疊,容易出現重污染,同時東北地區散煤的治理還在路上。西北地區就是部分城市產業佈局不合理的問題,還有沙塵暴的影響。

劉炳江表示,“十四五”期間要共同努力,把人為造成的重污染天氣盡可能地消除掉,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

第一是科學制定“十四五”各地的重污染天數下降指標,嚴格考核。根據各地形成重污染的成因不同下達不同目標,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氣。第二是標本兼職,強化治本措施,東北地區要把秸稈綜合利用率提上來,西北地區要加強產業佈局的調整,難點還是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十三五”行之有效的措施還會繼續安排。

第三是科學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積極治標。“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還會指導東北、西北等地方,把重污染應急減排清單完善好,涉氣企業全部納入,着力指導地方做好重污染應對工作,也要把預測預報的水平提高上來。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馬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8 字。

轉載請註明: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期間儘可能消除人為重污染天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