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生態之都,垃圾能換食品

巴西生態之都,垃圾能換食品

【環球時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吳 傑 張遠南】庫裏蒂巴,對普通人而言,或許是個挺陌生的城市,但是對城市管理者來説,卻大名鼎鼎。巴西東南部的這座城市,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綜合打造生態城市,被譽為巴西“生態之都”,庫裏蒂巴曾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乾淨的城市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庫裏提巴就成為巴西垃圾分類的先驅,30年前就率先開始用垃圾換食品。此外這也是一個人均綠地面積居世界前列的城市,還因為首創快速公交而聞名世界。

收垃圾,送食物

庫裏蒂巴市郊,兩輛綠色卡車一前一後,不少當地居民或推着小車,或拎着大包小包排起隊。這是該市“綠色交換計劃”的現場。每兩週,在全市超過100個地點,都有兩輛這樣的卡車,前車收垃圾,後車送食物。收入低於3倍最低工資的居民可將收集的可回收垃圾在這裏換成水果和蔬菜。每4公斤可回收垃圾或者2公升的廚餘油可換1公斤水果和蔬菜。

73歲的馬里奧開着一輛破舊的小車,車上裝滿空啤酒瓶。工作人員把裝有啤酒瓶的袋子稱重後搬上了第一輛卡車,馬里奧拿着寫有垃圾重量的票據到另一輛車上換取食品。他對記者説:“我來自附近的平民區,原本啤酒瓶之類的垃圾我們直接就扔了,自從知道能換食物,我們都把這類垃圾收集起來。”

卡門的家就在附近,她向記者展示小推車裏交換得來的土豆等蔬菜,自豪地説:“從這個項目一開始我便積極參與,幾乎一次也沒有落下,算起來有30年了,可以説我們的孫子們就是吃‘綠色交換計劃’得到的食物長大的。非常感謝市政府,這個計劃充滿智慧。”

庫裏蒂巴公共清潔部門主任埃德爾西奧·馬克斯告訴記者,除了鼓勵垃圾分類和可循環利用,“綠色交換計劃”還旨在提高低收入羣體食品的質量,也為當地過剩的農產品打開了銷路,“地點大多在居民收入偏低的區域,為附近民眾提供了便利。”根據市政廳的統計,目前平均每個月有5000名居民參與到該計劃中,可收集290噸可回收垃圾,每月交換的食物總量達80噸。

培訓拾荒者

庫裏蒂巴市內很多區域都有專門放置垃圾的地方。市政清潔部門回收垃圾時間也有講究,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每週分別有固定的日期和時段,根據統計歷史垃圾量,或每天,或一週兩至三次收集。所以在同一時間段,一條街的不同垃圾存放點裏,垃圾類型實現了統一。顯然,庫裏蒂巴市民已經養成了將有機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放入不同袋子的習慣。

馬克斯對記者表示:“庫裏蒂巴這些項目深入人心,很重要一點在於初期全方位的宣傳,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當時為此譜寫的音樂口號甚至傳唱至今,現在人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但是我們還在對新一代進行教育,讓他們保持這個觀念,這也會對父母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幾十年來,庫裏蒂巴才能保持這麼清潔。”

這裏的拾荒者也是垃圾換食品的受益者。近年來,庫裏蒂巴市政府為城市裏的拾荒者提供了近40個大棚廠房,將“垃圾不是垃圾”以及“綠色交換計劃”收集的可回收垃圾運送到這裏進行分揀,最後出售給垃圾處理公司。通過這一項目,拾荒者的收入普遍實現翻番。

在位於庫裏蒂巴南郊的一間大棚廠房,負責人桑德拉告訴記者:“市政府給我提供了擋風遮雨的場所。以前撿拾的垃圾只能帶回家攢起來,堆積如山而且非常難聞,現在再也不會有這個煩惱了。”據瞭解,市政府派技術人員,對拾荒者進行培訓,教他們學會使用垃圾壓縮工具,桑德拉説:“因為要製作表格統計紙張、紙殼、瓶子的重量,我們甚至學會了電腦。感謝這個項目,不是僅僅提供一個場所,還讓我們學會了很多技能。”

綠色城市綠色公交

在當地原住民語言中,庫裏蒂巴的意思就是長滿松樹的地方。這裏公園數量眾多,目前城市道路兩旁有近32萬棵樹,該市人均綠化面積約60平方米,是巴西綠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2019年9月,庫裏蒂巴市政府發起“種植10萬棵樹”挑戰,號召市民在一年內種植10萬棵樹。

此外,作為世界快速公交的首創地,這裏大運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公交模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上世紀70年代,當不少城市興建地鐵或者輕軌網絡時,庫裏蒂巴選擇了成本遠小於二者的快速公交。公交專用道應運而生。在庫裏蒂巴,超過300個圓筒形公交車站成為該市靚麗的風景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3 字。

轉載請註明: 巴西生態之都,垃圾能換食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