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繞,白鶴飛舞,背景音樂悠揚,墓碑、蠟燭、鮮花、燒香一應俱全。近幾年,網上祭祀逐漸興起,成為清明祭祀的一種新風尚。
記者通過清明期間走訪發現,選擇網上祭祀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認為,網上祭奠既是應對新冠肺炎的一種有效措施,也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新的祭祀形式。
小楊是一位在校大學生,自2020年以來,他曾多次參加網上祭掃,為那些“遠方的人”默哀。
“2020年初因為新冠肺炎爆發,我在武漢的那些朋友,每天都在擔驚受怕,我很傷心,聽説有一個網絡疫情紀念館,我就加入了進來。”小楊回憶道。
從那天起,小楊就開始參加很多網上的祭奠活動,比如在思念堂網上祭祀平台裏,為犧牲的白衣天使們獻一束鮮花,點一根蠟燭,表達緬懷崇敬之情。還可以為自己已逝的親人創建一座免費的紀念堂,在那裏,既可以上傳親人的簡介、生前照片還可以選擇各種祭祀供品進行祭奠懷念,十分的方便快捷。
小楊認為,雖然與逝者已經不在同一時空,但網絡祭奠可以有效地傳達情感,讓大部分人產生共鳴。且網絡祭奠的形式多種多樣,費用低廉,這也是他這些年堅持網絡祭奠的主要原因。他想用這種方式,給更多人人帶來温暖和希望。
當然,除了專門的網絡祭祀平台,在微博和豆瓣上,也有許多網絡祭奠的小組,專供網友投稿發帖懷念已逝的親友。
今年50多歲的林女士總是在無數個深夜點開豆瓣有關“網絡祭祀”的小組頁面,祭奠已逝的弟弟。林女士悲慟地回憶,由於身在國外,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國內送弟弟一程成了她心中的遺憾。後來,林女士將對弟弟的悼念寫成帖子在小組中投出,此後一年持續記錄與更新。
死亡是沉重的,但林女士以及千千萬萬同林女士一樣遭遇的人們,她們選擇了通過網絡直面這份沉重。我們也依然相信,思念是 無形的,它的存在並不會因為悼念形式如何而增一分或減一分,只要我們懷着最真誠的感情,即使相隔萬里,思念也能分毫不差地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