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按時足額髮放。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聚焦養老話題,你最支持誰?
養老金有望“18連漲”
截至2021年,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經實現“17連漲”。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上漲幅度均為5%,2021年上漲幅度調整為4.5%。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近日表示,預計今年我國養老金上漲幅度約為4%。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2月中接受媒體採訪時則稱,“近幾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呈下降趨勢,(預計)今年養老金漲幅約為3%。”
記者梳理發現,貴州、河北、上海、廣東、寧夏等省份已將“上調養老金”寫入2022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其中,貴州省明確指出,今年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98元提高到113元,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
房連泉建議,在我國養老金待遇調整上,引入與工資增長率、物價增長率以及經濟增長率等指標綜合掛鈎的自動調整機制。該機制的主要目標就是使養老金增速能夠抵禦生活成本的上升,保障養老金購買力水平和老年消費的需要。
養老金年年漲,能足額髮放嗎?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社保基金滾存結餘4.8萬億元,可支付月數在14個月以上。”財政部部長劉昆2月22日指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管是在哪個省,在哪個市縣,都能確保及時足額髮放,都有保障。
專家支招多支柱養老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由三大支柱構成: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個人養老金。
2021年底獲審議通過的《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指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針對“提升企業年金強制性,擴大覆蓋率”,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孫潔建議,加快調整企業年金機制,擴大企業年金繳費來源,協調企業養老保險整體發展;簡化加入企業年金程序。
至於養老第三支柱,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謝衞認為,個人養老金是“底線資產”。他建議,優先將具有低波動、收益相對穩健、風險相對可控、包括目標風險在內的養老產品體系,作為行業參與個人養老金市場的重點產品予以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表示,針對目前養老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金融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建議大力發展養老信託基金,加強養老第三支柱建設,面向老年人設計更精細、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3月2日表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範圍,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擴大到“十地十機構”,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啓動,面向中低收入人羣的商業養老金業務也正在抓緊籌備。
養老誰出力?提薪引人才
要實現老有所養,不僅要解決“誰出錢”的問題,也要關注“誰出力”的問題。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老年康養服務與人才培訓專項基金副主任陳珍指出,202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為4063萬人,我國現有鑑定合格的養老護理員只有4萬多人。按照1∶3失能人口照護比來算,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可能在千萬級別。
全國人大代表、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建議,要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人員隊伍(特別是人才隊伍)建設,尊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勞動,提高其報酬待遇和社會地位,並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等,從切身利益和社會地位提升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建議,加強對養老服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後備人才培養。包括大力開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促進養老機構與高等(高職)院校建立“訂單式”培養模式以固定輸送多層次的專業人才等。
全國人大代表、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建議,規範機構養老服務人員的招聘和使用,規範公開招聘制度和聘任制度,從源頭上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素質。對各服務崗位人員的年齡和文化程度等做出指導性規定,逐步實現專業的服務由專業的人員實現的目標。
(wyp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