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三五”故事|“跟做夢一樣,而這夢成真了”

三次蓋房三次被淹,灘區羣眾陳百藏如今有了“穩穩的家”

“跟做夢一樣,而這夢成真了”

我的“十三五”故事|“跟做夢一樣,而這夢成真了”

我的“十三五”故事|“跟做夢一樣,而這夢成真了”

□ 本報記者 蔣鑫 王兆鋒

本報通訊員 房正

11月25日11點,在鄄城縣舊城鎮三合村,陳百藏正在他的老房子裏整理可以帶走的東西。自從二十幾天前搬進了新家,這是他第一次回老宅。

“黃河灘,黃河灘,洪水一來房就淹。”一首民謠,道出了黃河灘區羣眾的辛酸,也給久居灘區的陳百藏心裏烙下了刻骨的痛。“我蓋過3次房,每次蓋好沒多久,就會遇到黃河發大水。”陳百藏告訴記者,大水過後,除了一家三口人,啥都沒剩下。房子倒了,再建,建好了再淹,成了灘區人無法打破的“規律”。能擁有一個穩穩的家,是陳百藏最大的夢想。

2017年,《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實施,提出用3年時間圓灘區羣眾安居夢。陳百藏的“夢想”終於發了芽。

“知道這個消息時,我既激動又懷疑。激動是因為自己的安居夢終於有盼頭了,但又懷疑到底能不能這麼快建成。”陳百藏説,2018年,三合村村台動工開建,當“砰砰砰”的打夯機聲傳來,陳百藏吃下了“定心丸”。他知道,這鏗鏘的夯聲正一下下砸實他的安居夢。

“墊村台的時候,我每天都來看,不光是我,連80多歲的老人都拄着枴棍往裏面擠着看。”陳百藏笑着説,建村台的那兩年,他就跟長在工地似的,看看這、瞧瞧那,一切都顯得陌生又親切。

“走,咱去新家看看吧。”陳百藏鎖上老宅大門,帶着記者來到了他的新家——距離三合村1公里外的舊城鎮三合村村台。

陳百藏家位於村台的D區,上下兩層,共144平方米。邁進大門,裝修隊正在施工,屋裏院裏堆滿了傢俱。“我寧願每天聽着裝修聲,也要早早搬進來。”陳百藏告訴記者,搬進新家那晚,他睡得格外踏實。

“這是廚房,我準備再做一個推拉門,把廚房封起來;這是我和老伴的屋,離衞生間近;這裏是衞生間,馬桶淋浴都配好了……”陳百藏帶着記者樓上樓下參觀,言語間滿是激動與自豪。

“以前村裏晚上黑燈瞎火,這裏路燈明晃晃的;以前出門一腳泥,這裏花磚路面走起來‘咯噔咯噔’響。”更讓陳百藏高興的是,就在距離他家不到100米的地方,六和社區小學和幼兒園下週將正式啓用,他的兩個孫女可以在家門口上學了。

站在二樓的陽台上,望着眼前一排排統一“着裝”的“別墅”,陳百藏久久沒有説話,點燃的煙也忘了抽。沒一會兒,回過神來的他笑着説:“跟做夢一樣,而這夢成真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6 字。

轉載請註明: 我的“十三五”故事|“跟做夢一樣,而這夢成真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