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施工要求、誤差不超1毫米!京雄城際鐵路引領智能高鐵新標杆

精品施工要求、誤差不超1毫米!京雄城際鐵路引領智能高鐵新標杆

作為雄安新區“千年大計”的“開路先鋒”,兩年多來,京雄城際鐵路建設者用誤差不超過1毫米的精品施工要求,引領智能高鐵之路。今年年底,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將向世人集中展現我國鐵路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的最新成果。

北 鬥、5G、BIM、GIS,新技術為“毫米級”精度賦能

17日上午,中鐵十二局工人反覆檢查軌道扣件,為精調做最後的準備。“扣件與鋼軌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0.5毫米。”從事鋪軌工作已有20多年的朱明啓説。

在鐵路建設“人拉肩扛”的階段,實現安全和精準是一件難事,但引入智能建造手段後,高科技為建設者大大賦能。

勘測階段,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設”)的設計師們運用激光雷達測繪技術和遙感技術,通過三維協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基於BIM和GIS等技術,在沒有開工之前,設計人員已經模擬出了整條鐵路數據,每個點都能與現實吻合。

鋪軌過程中,基於北斗衞星和GIS技術的定位“大網”實時為鋪軌機提供指引。

中國鐵設京雄城際鐵路軌道專業負責人高增增説,京雄城際鐵路河北段採用了無縫線路,軌道面平直度控制在0至0.2毫米,使得高鐵在行駛中更加平順穩定。

“毫米級”的精度要求近乎成了京雄城際鐵路建設的“標準格式”。目前正在進行的雄安站站台地面鋪設工程中,中鐵十二局2700餘名工人正日夜不停地搶抓工期,要在1個月時間內,完成4萬餘平方米的地面鋪設,誤差不超過1毫米。

吸音牆板、15米“光谷”、全封閉式聲屏障,一切為了乘客舒適

雄安站採用橋式站設計,站台設在候車大廳上方。“列車進站降噪是一個難題,不能在列車通過時讓候車乘客聽到巨響。”中國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部黨支部書記王星運説。

中國中鐵建工集團的建設者根據聲學原理研發了裝配式站台吸音牆板。牆板上面佈滿55毫米見方的孔眼,夾層為離心玻璃棉。人們在候車時,聽到列車經過的響動相當於聽到一輛汽車駛過公路的聲音。

為了讓候車乘客感受到自然光線,雄安站屋頂中間設計了一條寬15米的“光谷”。寬200多米、深300多米的候車廳,採用整體清水混凝土裝飾。數萬平方米清水混凝土裸露呈現,巨大的橢圓形屋頂凸顯空間美學,192根混凝土開花柱展現獨特韻律……

精益求精的努力,只為了讓鐵路更加友好。在京雄城際鐵路經過霸州的一段,鐵路線距離當地一個村子較近,設計者在京雄城際鐵路固霸特大橋上,加裝了一段800多米長的全封閉式聲屏障。

刷臉進站、無縫換乘、1小時通勤,為世界高鐵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步入已經開通運營的京雄城際鐵路大興機場站候車廳,地板上的特殊花紋映入眼簾。設計師為這個由四隻鳳羽角對角拼接而成的圖案取名“鳳棲梧桐”,盼望京津冀地區“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刷臉進站更“酷”了——人臉、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都可作為電子票“刷”進站。“從城際鐵路出站後,100米之內能換登機牌。”中國鐵設京雄城際項目站場專業負責人硃紅鋒説。

一些受訪專家認為,中國鐵路在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三個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初步構建了我國智能高鐵的技術體系、數據體系和標準體系,將推動中國高鐵進一步現代化,為世界鐵路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京雄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後,從北京到雄安只需1小時左右。雄安新區可直達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等京津冀主要城市,實現與天津、保定半小時交通圈,與石家莊1小時交通圈。

“這將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張貴説,京雄城際鐵路作為雄安新區路網系統的重要一環,有利於完善京津冀區域路網布局,加快新區產業聚集和區域經濟聯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7 字。

轉載請註明: 精品施工要求、誤差不超1毫米!京雄城際鐵路引領智能高鐵新標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