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8月25日訊 8月,武漢樹木“頭號殺手”天牛幼蟲正位於樹幹淺層,接下來,它們將一路大開“吃”戒,向着樹幹深處進發。19日起,為了有效防治病蟲害,全市街道、公園均搶抓最易掏挖時機,對天牛幼蟲進行地毯式搜尋。截至24日下午5時,全市共掏挖天牛幼蟲近2萬隻。目前,掏挖工作還在進行中。
小小傢伙專啃樹幹
一株法桐上最多有六七條
江漢區園林工人正在掏挖天牛。肖茗予 攝
25日上午10時,長江日報記者在江漢區新灣五路看到,3名專業技術工人正在法桐上尋找天牛蹤跡。“有新鮮糞便,還有不少蟲孔,這附近絕對有一隻。”現場負責人丁靜一邊觀察,一邊指導工人輕輕撬開樹皮。只見一條被啃食過的蟲道頓時暴露在眼前,在狹長的蟲道盡頭,“罪魁禍首”終於現身。他們將一條通體白色的幼蟲夾出來,然後徹底清理蟲道,最後塗上癒合劑,促進樹皮傷口癒合。
天牛是一種蛀幹害蟲,其幼蟲在樹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活動,啃食出一條條“小隧道”,輕者造成被害植株樹勢衰弱,受病菌侵害,重者造成植株遭風折斷或直接導致樹木死亡。
在武漢,天牛品種主要為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雲斑天牛、桃紅頸天牛,前兩種天牛取食範圍較廣,法桐、欒樹、紅楓、薔薇科植物都被它們取食,雲斑天牛則主要取食柳樹,桃紅頸天牛主要取食櫻花、梅花、海棠等薔薇科樹木。
“在武漢數量較多的行道樹中,法桐受危害最嚴重,最多的時候,一株樹上能掏出六七條幼蟲。此外,欒樹也較易受到危害。”市園林和林業局綠化養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防止它們跨區“逃竄”
今年開始,全城同步“圍剿”
蟲道里的天牛幼蟲。肖茗予 攝
長江日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天牛幼蟲正位於樹幹淺層位置,是最好的掏挖時機,等到九十月份,它們會蛀入樹幹更深處,來年五六月份,它們羽化為成蟲飛出後,將更難防治。
近年來,武漢各區都在採取相關措施,滅殺這一害蟲。2017年起,江岸區、江漢區、武昌區等區都陸續將天牛防治立為專項工程,進行全區統防統治。2019年起,青山區也開始大規模掏挖天牛,並且在摸索中積累經驗,採用鐵絲和鋼釺自制人工掏挖四件套,大大提高掏挖效率。而今年,市園林和林業局統一調度,各區街道和公園同步行動,展開了武漢最大規模的“捉蟲”行動。
市園林科研院植保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董立坤説,為了避免出現未防治區域害蟲向已防治區域擴散,開展全市同步防治、集中圍剿很有必要。
5天共掏挖2萬隻天牛幼蟲
每隻天牛最多能產50粒卵
為傷口塗上癒合劑。肖茗予 攝
“根據天牛的生活習性,人工精準掏挖能夠有效降低天牛種羣數量。”董立坤介紹。天牛的繁殖能力很強,且以質取勝。根據天牛取食營養的情況,每隻雌蟲可產卵20—50粒,且存活率很高,每粒卵基本上都會變成一條幼蟲。幼蟲羽化為成蟲後,又會開啓新一輪繁殖。
19日至25日,在全市街道和公園,出動近2000名園林工人,共計掏挖天牛幼蟲近2萬隻。
“這不僅是消滅了2萬隻蟲,而且阻斷了它們進行下一輪繁殖,能夠有效降低天牛種羣數量。”董立坤説。
除人工掏挖外,天牛綜合防治還包括釋放天敵昆蟲、埋施藥劑等措施。針對天牛位置較深,或位置較高的情況,可以通過釋放其天敵腫腿蜂或花絨寄甲來防治。它們會根據氣味搜索天牛幼蟲和蛹,咬食殺死天牛。
從定點採樣到大數據採集
未來病蟲害監測將更加全面
什麼時候開始天牛防治效果最佳?防治後,天牛的蟲口密度會怎樣變化?
長江日報記者瞭解到,市園林科學研究院作為技術支持單位,每個月,他們都會進行病蟲害監測,即定期定點對街道、公園進行調查,每月發佈病蟲害預測報告,通知全市各個養護單位積極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但抽查取樣的調查形式,對某些病蟲害調查比較有限。”董立坤説,今年起,他們正在着手開發武漢病蟲害大數據採集APP,全市養護工作人員都可以下載手機終端,在日常巡護中,發現病蟲害都可以拍照上傳至該平台。如此通過大數據收集,能更全面掌握全市病蟲害情況。
市園林和林業綠化養護處相關負責人呼籲各單位和市民,由於目前各單位和社區綠地未納入園林部門養護範圍,為避免天牛傳播,有條件的單位可以組織專業綠化公司進行天牛掏挖。普通市民在小區裏發現天牛成蟲,可以直接抓捕消滅,如果發現天牛幼蟲蹤跡,可以撥打園林110(電話號碼:82420382),通知專業園林工人進行掏挖。(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實習生王藝朵 通訊員吳曉 趙銀斐 彭敏)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