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峯》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二審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單獨立法,足見我國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也反映出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新業態、新生活在帶來商機和便利的同時,伴隨着監管和維權的困難。“誰動了我的個人信息”,成了每個人的煩惱和不安。
近年來,各種手機APP走進了大家的生活,從納税、就醫、開會、導航,到訂餐、訂票、打車、購物,再到孩子上課、交作業、修圖等,大家幾乎每天都在用各種APP解決各種問題。但在此過程中,有些APP在進行違法違規操作。2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11件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其中就有多個案例與手機APP有關。
2020年9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檢察院訴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公民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杭州互聯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最高檢發佈的典型案例顯示,浙江省餘杭區檢察院發現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音樂視頻教學類APP存在違法違規收集、儲存、使用個人信息等情形,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鬍衞列介紹:“經調解,這家網絡科技公司自願對APP進行全面整改,刪除違法違規收集、儲存的全部用户個人信息,公開賠禮道歉,並承諾不再侵害用户個人信息。對案涉APP後續整改情況,檢察機關引入第三方代表評估,通過合規檢測後才允許其重新上架。”
這並不是個例。2020年7月,江西省南昌市檢察院委託專業檢測公司在人民監督員及公證人員的見證下,對本地企業開發經營的“貪玩藍月”“地寶網”“洪城樂騎行”“江教在線”“魔題庫”等6款手機APP進行詳細檢測,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江西省南昌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劉龍軍介紹:“包括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未經用户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未經同意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等。”
2020年7月23日,在兩名公證員和兩名人民監督員的見證下,檢測機構在南昌市人民檢察院對6款手機APP進行現場檢測(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檢察機關確定,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南昌市公安局、南昌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未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監督管理職責,於2020年8月立案、公開聽證、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行政機關依法對案涉手機APP違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進行監管及處罰,並加強對本市轄區內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行為的監管,強化網絡執法督查相關工作。行政機關針對檢測發現的25個問題逐一開展對照整改及優化等工作,對其中4款手機APP運營主體予以警告處罰。劉龍軍表示:“對手機APP侵害個人信息進行監管涉及多個職能部門,檢察機關運用‘磋商+聽證’的監督模式,加強與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協同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加強網絡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形成個人信息保護合力。”
在最高檢發佈的11件典型案例中,涉及教育、市場監管、公安、網信、農業農村等行政機關個人信息監管、政府信息公開問題;涉及郵政快遞、醫療機構、校外培訓機構等泄露個人信息問題;涉及通過技術軟件、物業服務等不同手段非法獲取並交易個人信息問題。
泄露的個人信息經黑色產業鏈流向電信網絡詐騙,更是國家重拳打擊的多發高發犯罪。濫用個人信息滋生的“大數據殺熟”,也已納入中央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風險防控重點。
最高檢發佈典型案例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個人信息保護已經成為檢察公益訴訟的辦案範圍。
最高檢2020年9月出台《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網絡侵害領域的辦案重點。
胡衞列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5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其中有19個省份明確要求檢察機關積極穩妥開展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益訴訟。”
胡衞列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為契機,持續跟進監督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嚴重損害公共利益的突出問題。協助立法機關修改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的檢察公益訴訟條款,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協同協作。
“重點就解決常見類型中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人臉識別技術、快遞物流行業以及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等特殊羣體個人信息保護問題,進一步增強執法司法合力,分類精準開展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辦案優勢,突出辦理全國性、有影響力的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努力斬斷個人信息侵權與電信網絡詐騙之間的利益鏈條。”胡衞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