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本報通訊員 張俊
近日,全國多地曝出野豬毀田傷人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面對野豬氾濫,國家林草局於今年年初在多省開展試點,綜合防控野豬危害。12月10日,國家林草局發佈《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野豬擬被刪除“三有”保護名錄。近些年,我省不少地區也多次出現野豬傷人及毀壞莊稼現象。為此,記者走訪了相關林業部門、專家和部分村民,就人與野豬如何共存問題進行探討。
人與野豬的矛盾衝突
前兩天,淅川縣倉房鎮一村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野豬給地裏莊稼糟蹋得非常嚴重,麥子損失了30多畝,100多畝玉米也被吃得70多畝絕收。”
當地另一村民告訴記者:“在俺這兒,地裏常被野豬連拱帶踩,常常是莊稼還沒長成,就被野豬吃了,一年到頭的辛苦全白費了。”
省林業局保護處相關負責人也證實,根據近年來各地市林業部門的反饋信息,我省信陽、南陽、洛陽等地受野豬“威脅”較為嚴重,往往是快要收穫玉米和紅薯了,卻在一夜之間被野豬破壞掉,農户對野豬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又感到非常無奈。
自2016年以來,南陽市野豬致害事件發生數量、危害農田面積及經濟損失等主要指標均呈逐年增長趨勢。今年以來,該市受野豬危害的鄉鎮就多達37個,受災農田面積兩萬畝,經濟損失2285萬元。
據統計,近五年,全省共發生野豬損害農作物事件86457起,合計損失11億元,野豬氾濫成災已成為危害農業生產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
野豬為何會氾濫?
其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境內野豬數量還較少,為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物種多樣性,2000年,野豬被列為“三有”保護動物,隨意獵殺會受到法律制裁。隨着生態環境的轉好、人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提高,野豬種羣開始逐漸擴大。
野豬繁殖能力非常強,每年可以生兩胎,每次可產4~12頭幼崽。在我省山區,野豬天敵大幅度下降甚至局部滅絕,導致野豬數量越來越多。
2019年,省林業局曾專門做過統計,我省野豬資源總數近4萬頭,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伏牛山以及桐柏—大別山區域。其中,南陽、洛陽和信陽三地分佈野豬數量佔全省的88%。
面對野豬“威脅”,近些年,居住在山區的村民想盡各種辦法,在田裏扎稻草人、放鞭炮、點火堆,甚至有人直接睡在農田旁,但收效甚微。
人與野豬如何相處?
面對野豬的泛濫成災,今年年初,國家林草局在河北、山西、福建等地開展試點,綜合防控野豬危害。我省林業部門也在緊鑼密鼓、加大防控力度。
目前,獵捕仍然是最有效的野豬防控措施,但一定要規範獵捕,禁止使用毒藥、電擊等方式,捕獵行為必須經有關部門批准。據悉,今年省林業局已批准8件野豬獵捕請示,截至目前,已獵捕88頭。
與此同時,各地林業部門不斷探索野豬致害補償機制。比如,欒川縣林業局採取政府出資、羣眾受益的方式,為全縣羣眾購買野生動物傷害政府救助責任保險,最高年賠償額達300萬元。通過保險機制的建立,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野豬致害帶來的損失。
“如遇到野豬毀田傷人事件,第一時間向當地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報告,不要私自進行獵捕,各地政府可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相關政策對野豬致害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省林業部門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我省也將盡快開展新一輪野外野豬資源分佈情況調查,對野豬種羣數量大、危害嚴重的區域,科學評估生態容量及種羣發展趨勢,分析致害特點及規律。有針對性地研究獵捕調控、監測、預防、補償等措施,形成綜合防控閉環,努力達到保護野生動物與林區羣眾切身利益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