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張穆庭:結緣大陸二十載,促兩岸交流初心未變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台青張穆庭:結緣大陸二十載,促兩岸交流初心未變

作者 朱賀

“無論在何領域從事何種工作,我的初衷都是幫助兩岸青年獲得發展。”台灣音樂人、北京創業台青張穆庭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10月,在山西太原舉辦的第十一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上,張穆庭走上演講台,向與會嘉賓介紹他和合作夥伴今年在北京發起的“漁光互補室內養殖”創業項目。

“去年在台灣已獲得多家太陽能上市公司投資興建光伏電站,並委由我們團隊負責養殖魚蝦,現在計劃複製這一模式到大陸。”論壇上,張穆庭西裝革履、侃侃而談,與二十年前初來大陸的青澀學生模樣判若兩人。

2001年,就讀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的張穆庭來北京參訪,在衚衕裏偶然結識一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對方講述的歷史激發了張穆庭的靈感,隨後創作了《1937南京大屠殺紀念單曲》等抗戰主題音樂作品,在兩岸青年間引起強烈反響。

通過義賣,他將唱片盈餘捐給“慰安婦”受害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款項雖然不多,但代表了心意”。

近幾年,張穆庭創作聚焦在關公、媽祖等兩岸人民都喜歡的文化形象上。在他看來,兩岸同根同源,這種文化和情感的共通是任時光推移也抹不去的。

跨界到新能源領域創業,張穆庭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助力兩岸交流、幫助兩岸青年。

他和合作夥伴發起的光伏養殖項目去年在台灣開始推展——在室內養殖池上方搭設太陽能發電裝置,避免魚蝦養殖受到外部病害,實現新能源產業和養殖產業的結合。

項目在台灣獲得初步成果後,張穆庭產生了讓這一技術“登陸”的想法。經過調研,他看到魚蝦產品在大陸需求龐大,大量從東南亞進口。同時,大陸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還是全球新能源發展的主力,前景無可限量。

張穆庭直言,台灣的太陽能光伏技術在一些層面較為領先,但發展前景和大陸相比不在一個量級:台灣每個太陽能發電站僅能建設四公頃,需三年時間才能完工;而浙江的電站規模可達幾十公頃,這在台灣完全不可想象。

“這裏政策好、市場廣,能加速團隊設想落地,何不順勢而上?”今年6月,張穆庭創辦了北京海神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大陸申請設計專利,希望項目落地山東、浙江等沿海省份。

談及未來,張穆庭期待吸引兩岸青年人才加入團隊。

張穆庭認為,目前島內經濟低迷,年輕人困於低薪問題、處於均貧狀態,但對此習以為常,“因為都貧窮,所以不會有較大落差感”。

二十年間,張穆庭在兩岸奔波往返,見證了大陸的飛速成長,他在微信朋友圈寫道:大陸的經濟影響力開始打醒島內年輕人。他呼籲尋求進步和發展的台青,要加深對大陸的瞭解、到這裏來看看,未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力量在於青年,“還是要有一批生力軍”。(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2 字。

轉載請註明: 台青張穆庭:結緣大陸二十載,促兩岸交流初心未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