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普京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並下令俄羅斯進軍烏東地區。
烏克蘭導演瓦連金·瓦夏諾維奇2021年的新片《倒影》曾入圍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部影片提醒我們,頓涅茨克的土地上,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從未停止。
影片中,一位外科醫生 Serhiy決定作為醫療兵走上戰場,卻不料誤入在烏克蘭東部被親俄武裝分子佔領的頓涅茨克——被後者稱為“頓涅茨克共和國”,他還沒有看到戰場便即刻被捕入獄。入獄之後,他因為自己外科醫生的身份勉強活了下來,被分配去承擔火化死囚屍體的工作,但他遭受、目睹了頓涅茨克秘密監獄裏的各種虐待刑罰,並不得不含淚殺了離異妻子如今的愛人。終於被釋放回家後,儘管小城的生活看上去毫無變化,但是經歷了戰爭的Serhiy已經完全變了……
導演瓦連金·瓦夏諾維奇採用一場一個長鏡頭的方式,筆調冷峻、節奏沉着地講述了這段極具戲劇性、充滿暴力血腥的戰爭往事。在他極度考究的對稱鏡頭中,主人公永遠位於取景框的正中間,近乎無聲無息地行動、思考、潰敗。藉助他的中遠景鏡頭,觀眾遠遠和角色們隔着某種無法跨越的距離,旁觀這個苦難悲哀的家庭,這個深陷戰爭泥潭的國家。
故事的慘烈和畫面的美感輕而易舉地撕裂了觀眾的感官,讓人產生一種荒謬的感覺:角色們就像是精美畫框中的悲劇人物,而觀眾們觀看一部電影就像是對戰爭的罪行袖手旁觀。
而導演極簡的敍事,對於血腥和折磨殺戮點到為止的呈現,像是將電影的天地刻意侷限在整個戰爭圖景的小小角落裏。真正的戰場如何,是銀幕外的可怖,細思極恐。
在鳳凰網娛樂Ifeng電影對導演瓦連金·瓦夏諾維奇的獨家專訪中,他講述了一個烏克蘭人飽受戰爭之苦的複雜心聲。
導演表明,《倒影》摧毀的是主角的內心世界,影片的靈感來自於真實事件。在寫作、創作的過程中,他不停地蒐集資料,發現了大量烏克蘭被佔領地區秘密監獄裏關於虐囚的記錄,並對戰俘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TSD)做了大量的研究。很多曾經被關押、後來又被釋放、得以回家的人,選擇向公眾講述自身的經歷。戰爭就是摧毀,不僅僅是奪走了人的生命,更給倖存者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和傷痛。
影片的第二幕第三幕集中於男主角通過換俘被釋放、回到家的經歷,“我將主角送到可怕的頓涅茨克秘密監獄,讓他在那裏經歷生死的恐怖考驗,獲得創傷。再將這個內心本質已經改變的男人拉回他原本日常生活的世界,去重新定義他和女兒、和前妻、和整個家庭的關係。所以對我來説,這個電影變成了經歷過戰爭的黑暗與恐怖的人,是怎麼重建自己生活廢墟的。”
這一主題源於導演在收集虐囚故事時,所接觸到得一個名叫“孤立(Isolation)”的監。最初這個監獄所在的建築是一家工廠,用於製造電器中的絕緣體,後來工廠關閉,建築被改造成了一個當代畫廊,後來,“孤立(Isolation)”這個名字被保留下來,但是這座建築被軍事力量佔領,變成了一個專門關押戰犯的秘密監獄,專門用於施行殘酷的刑罰。瓦夏諾維奇指出,“孤立(Isolation)”裏真正發生過的事情比拍出來的恐怖血腥得多。
瓦夏諾維奇講道,儘管自己沒有親自參戰,戰爭嚴重地影響着每一個烏克蘭人的日常生活。並不參戰的烏克蘭人,離戰區遙遠的烏克蘭人,甚至我作為一個並不生活在烏克蘭的烏克蘭公民,生活都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之所以拍這樣一部電影,就是為了提醒觀眾,“無論是烏克蘭觀眾,還是在威尼斯這樣的國際電影節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這場戰爭依然在殘酷地進行,充滿了虐待、暴力,似乎永無終結之日。戰爭的次生傷害是一個常常被人忽視的話題,而我想引起大家的關注,讓儘可能多的人體驗到那種作為普通人遙遠地與戰爭共存的感受。”
整理/實習生 李彤
綜合自/Ifeng電影等
編輯/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