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轉運工作結束,轉運小組對車輛進行消殺。 實習記者 鹿藝佳攝
實習記者 鹿藝佳
“有12名從境外回家過年的居民要做核酸檢測,咱們小組負責接送。”大年初四中午,海淀區花園路街道轉運小組組長張欣剛放下碗筷,就急急忙忙來到辦公室,開始忙碌起來。
12名居民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地回北京過年,在43號院社區、北影社區、北航社區等7個社區居家隔離,昨天,他們隔離期滿,按照相關程序,這些居民要進行核酸檢測,並等待檢測結果後才能解除隔離。
為了減少居民路上的等待時間,每次轉運任務張欣都會設計出最佳路線,在最短時間內接到所有人。“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們負責轉運工作已經整整一年,不僅要去機場、車站接境外回國人員或高風險地區進京人員到集中隔離點,還要負責接送隔離中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她説,這一年,轉運小組接送的居民達3萬多人。
張欣的工作是坐鎮大後方,做好後勤保障的同時,還要實時確認接送車輛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情況,並做好一切突發情況的安排部署。她説:“我的工作雖然繁瑣,但最辛苦的其實是穿着防護服去接送居民的組員們。轉運小組最初只有6個人,後來慢慢擴展到20多人,其中年紀最大的54歲,最小的23歲。”
昨天的轉運工作,落在了轉運小組組員韓成凱的身上。他麻利地穿好防護服,帶着張欣設計的轉運路線出發了。
“我現在已經接到28號院的方先生了,現在出發去北極寺社區。”“您現在可以帶王阿姨出門了,我還有5分鐘就到社區門口。”韓成凱在車上不停地通過微信羣與社區工作人員對接最新信息。
溝通好時間和地點後,社區工作人員到居民家中將居民接往指定地點,接下來,要由韓成凱帶着居民前往海淀區四季青綠鑫核酸檢測點,檢測完後再回到指定地點,由社區工作人員陪同居民回家,實現一路上“無縫對接”。
在路上,韓成凱回憶起轉運工作最忙的時候,從早上9點到晚上11點,一天他接送了500多名居民,時間最長的一次則是44個小時沒有閤眼,中間只吃了一頓飯。“還有一次晚上要休息時接到任務,一名境外回國人員凌晨1點到機場,我們一下子就精神了,立馬準備去接人。”
他説,轉運工作不只是做“接送員”,更是做“協調員”,一方面是對不熟悉或不理解防疫工作的居民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另一方面是需要實時通過微信、電話與社區工作人員、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在路上,他收到坐鎮後方的張欣發來的最新信息,兩名居民打算換個時間再進行核酸檢測,本次行程由12名居民變為10名。
接完所有居民,汽車駛向四季青綠鑫核酸檢測點,等10位居民都做完核酸檢測後,韓成凱又將他們一一送回社區。回到街道後,做完消殺,他封存起防護服,向一直等待他回來的張欣組長彙報完工作,時針已經指向傍晚6點。
對轉運小組的工作,10位居民都連連稱讚:“我們以為肯定沒法再做核酸檢測了,沒想到工作人員過年期間也沒休息,真的要給他們點一個大大的贊,你們辛苦了!”
韓成凱説:“辛苦沒什麼,我們街道至今沒有一例確診,這就是對我們最好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