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搬快聚富民安居” 慶元描繪“共富”新圖景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綜合

甌江帆影,漁舟唱晚,青山綠水,碧瓦白牆……素有“浙江綠谷”之稱的麗水市,山地面積2294萬畝,佔全省四分之一以上。如何打破山體眾多的自然條件限制,走出一條“共富”之路?麗水市的慶元縣,交出了一份讓百姓滿意的答卷——“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這是一項優化山區居民居住和生活的民生工程,居民們紛紛從山區裏搬出,住進安全性高、更舒適的樓房,開啓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圖為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慶元縣同心新村


拔窮根,“搬出”新生活
麗水市慶元縣張村鄉幹部吳明介紹,張村鄉過去遭遇過多次嚴重的水澇災害,特別是2006年“桑美”超強颱風,給當地造成了慘重的損失。“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開展以來,羣眾搬遷意願非常強烈,角色從“要我搬”轉變到了“我要搬”。

據介紹,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根本途徑。慶元縣把移民搬遷作為最核心的民生工程,精打細算過緊日子,用有限的財力,在縣城周邊相繼建成了多個易地搬遷安置小區。

足不出户,家門口就業——圖為同心新村內的來料加工點


鋪好路,加碼“共富”夢

“大搬快聚富民安居”不是簡單地幫羣眾“挪個窩”,而是要給他們的生產生活“鋪好路”。
慶元縣聚焦騰退空間的有效利用,注重生態修復,重塑綠水青山,為生態建設賦能。尤其是通過“國鄉合作造林”項目,讓搬遷羣眾成為“合夥人”,共同開發森林資源,為村集體和羣眾帶來增收。張村鄉紅星村作為在慶元縣中被遷出的高山遠山村,目前已被改建為稻花蛙聲充盈的美麗梯田。
不僅如此,“大搬快聚富民安居”還解決了產村融合問題,將村民搬到離工廠更近、離工作更近的區域。中藥黃精、白芨的深加工,各種菇類的人工養殖以及推廣,還有“留守雞”品牌的開發等,都成為迴歸鄉賢、青年以及政府協作創業的典型。
為了更好地豐富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慶元縣同心新村社區還開設了社區文化館、“老孃舅”調解室以及兒童活動室。暑期週末,數位志願者來到同心社區開展支教工作,社區內洋溢着“老有所依,幼有所教”的幸福與温馨。


圖為災後重建安置小區慶元縣同濟新村


謀保障,嫁接幸福場

2000年到2018年,麗水市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點、重點庫區和高山遠山的農民羣眾下山脱貧,全市累計實現傳統農民易地搬遷10.93萬户38.34萬人。2019年,麗水市開始全面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突破傳統易地搬遷的慣性思維,實現了與傳統扶貧類搬遷、地質災害及隱患點避讓類搬遷、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等深度嫁接,力爭通過5年時間推動全市15萬羣眾徹底遠離危險、徹底恢復生態。
為此,麗水市專門成立市、縣兩級工程指揮部合力推進人口搬遷。一方面採用資金獎補的方式推動“大搬快聚”,以省、市兩檔發放搬遷補助;另一方面通過成立“大搬快聚”公司,引導扶貧資金注入並全盤謀劃安置點融資項目,建立資金保障機制,推動以“最優惠的政策、最佳的地段、最好的配套”吸引農户搬遷。

“大搬快聚富民安居”聚的不僅是民心,還有對實現“共富”的信心和決心。讓百姓“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大搬快聚”已經成為了山區城市易地搬遷縣域實踐的“麗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