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風沙擊不垮的敦煌萬餘畝沙漠防護林,卻遭“剃光頭式”砍伐,整片林帶在刀斧中所剩無幾,無不令人痛惜。竟然會有人如此無視生態地連防護林都敢破壞,這種野蠻行為十分令人痛心。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敦煌失去防護林,將面臨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於1963年建立,位於敦煌古陽關,地處庫姆塔格沙漠的東部邊緣,林場東面70公里是敦煌市區。
庫姆塔格沙漠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中流動性位居第一的沙漠,該地極度乾旱少雨,蒸發量還是降水量的80多倍,且風又大又頻繁,該沙漠沙丘每年以約4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蔓延,正一點一點逼近歷史文化名城——敦煌。
陽關林場之所在原本是一片不毛之地,經過幾代造林人50多年不懈努力,移走數百座大小沙丘、沙石,平田整地,種植樹木,最終在沙漠前沿建成這一防護林帶。陽關林場所在之處正好是一個大風口,林帶長約5公里寬2公里,是敦煌城唯一一道防沙固沙屏障,像一道綠色長城佑護着敦煌。
不幸的是,該林帶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規模砍伐,從2000年到2017年,陽關林場的林地由2萬畝縮小至5000餘畝,四分之三的防護林毀於一旦。大大小小的樹木被從底部鋸斷,每隔幾米就有砍伐後殘留下的樹樁,而被毀防護林地卻被大面積葡萄園所取代。
葡萄屬於藤本植物,植株低矮,完全起不到防風固沙的作用。而且葡萄的生長耗水量巨大,會與周圍植物“搶水”。種植户為了制止防護林與葡萄爭奪水分,對防護林痛下毒手,斬草除根。而葡萄對水資源的過度消耗,更是加劇了土地沙漠化風險。
被砍伐的林地大多已完成起壟和整架,用於葡萄種植。
災難式毀林的背後,竟然只是為了種植葡萄樹換取經濟效益。這種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為,根本是得不償失。不僅是林場,幾乎整個陽關都種植了葡萄。
如今殘存的樹木無法擋住風沙蔓延的態勢。而砍掉了防護林,葡萄園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經幾代人數十年抗沙的成果,就這樣被毀於刀斧,這一生態防線由此被撕開一條沙漠直湧敦煌的大口子。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敦煌就是絲路重鎮,這座城承載着太多璀璨的文化,敦煌石窟和壁畫聞名天下。我們決不能失去這座城!
可是在沙漠裏栽活一棵樹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要想再去修復防護林,又將花費巨大的時間、人力、財力。
所以,敦煌會變成第二個“樓蘭”嗎?
隨着防護林範圍的縮小,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綠退沙進,沙漠逼人”的場景已開始呈現,風沙一年比一年多,林場以及附近的屋舍,都面臨着被風沙吞沒的危險。歷史上,在敦煌往西,曾有一個樓蘭古城最終被風沙埋沒於沙漠之下。
陽關林場生態區位極其重要,如果林場的生態問題無法儘快得到解決 ,任環境繼續惡化下去,防護林徹底失守後,風沙毫無遮攔地長驅直入, 敦煌將可能重蹈樓蘭的覆轍,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莫高窟也將不復存在,酒泉市以及河西走廊一帶的生態質量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退林還果”,刀光斧鋸中,實際毀掉的是我們的家園。拒絕掠奪式地發展,守住陽關,才能守住敦煌。
陽關林場的大肆破壞,並非一朝一夕。這個國營防護林被毀,從林場到監管部門是不可能不知情的,所以更令人痛心的是地方管理單位並沒有發揮該有的監管作用,才會有人膽大妄為。除了嚴查追責,更需要拿出切實有效的整治方法。
輾轉了千年,也只有這麼一個敦煌。希望敦煌的壯麗景觀與千年璀璨文化長存。
而敦煌防護林,防護的不僅是敦煌!期待大家都來關注和呼籲敦煌的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