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吸引了“盲人村”十多名視障人士前來“觀看”。
通訊員劉倩供圖
照護員陪同盲人外出。
通訊員劉倩供圖
“劉啓抓起妹妹的手,走向了通往地面的電梯,隨着電梯急速向上移動,温度計顯示,地表温度已達到零下80多攝氏度……”張爹爹聽到這裏側過頭。1月12日上午,一場特殊的電影放映會在江岸區二七街支農社區黨員羣眾服務中心舉行,電影《流浪地球》吸引了“盲人村”十多名視障人士前來“觀看”。
這個“盲人村”位於江岸區二七街支農社區,是武漢新光機械廠兩棟7層樓的盲人宿舍。新光機械廠是一個福利工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盲人集中到該廠,並在此安家。經過40多年的歲月變遷,最初126户盲人家庭變為現在的19户,共有33位盲人,昔日的“盲人村”正在慢慢消失。
“我也能享受看電影的樂趣”
120分鐘時長的電影,解説員的解説詞與畫面融為一體,牽動着在場每位盲人朋友的情緒,隨着劇情起伏,觀眾發出笑聲和“嘖嘖”的嘆息聲……
電影放映結束,78歲的張爹爹説,雖然此前參加過盲人電影放映活動,但“看”科幻片還是頭一次,“很激動,裏面有好多高科技的聲音還真挺新鮮。整個電影看完後,我沒有感覺到什麼障礙。我像健全人一樣享受到了看電影的樂趣。”
支農社區書記張斯輝介紹,請盲人“看”電影,是支農社區助殘服務隊為豐富盲人居民業餘生活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已連續開展4年。他們還組織醫務人員、社工、志願者、下沉黨員為盲人開展愛心探訪、義診、便民理髮、家電維修等公益服務。關注日常生活需求之外,服務隊還經常組織盲人居民外出到花博彙等地遊玩。
她成了盲人老人的“雙眼”
“我身上的棉褲就是徐師傅幫我裁剪的,這幾天天冷正好用得上。”84歲的董婆婆雖然看不見棉褲的顏色,但是她能感受到棉褲特別合身。
董婆婆親切稱呼的“徐師傅”叫徐東方,是武漢晚晴楓養老助殘中心的照護員,已為董婆婆服務了近十年。
2011年,武漢將為嚴重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每週提供5小時居家服務納入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從那時起,受江岸區殘聯委託,徐東方和同事們就來到支農社區盲人宿舍,為轄區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服務。根據重度殘疾人的需求,照護員為他們提供上門護理、外出辦事和陪同、居家清潔、代買代購、康復照料等。
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再加上眼睛失明,盲人們一般很少外出。有了照護員的看護後,盲人們外出方便多了。“有時想去公園走一走,徐師傅就牽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往前面走。”董婆婆説,每到台階或路面不平,徐師傅都會叮囑她要小心、注意抬腿。
雖然看不見,但日子依然光亮
隨着“盲人村”兒女們長大成人並走向社會,年事已高的盲人思及兒女難免孤獨、苦悶。為了緩解這種心理,老人們自發學習樂器併成立了文藝小組,大家相約聚到一起,吹拉彈唱。
每天下午,二樓臨街的窗户裏總有悠揚的笛聲傳出,這裏住的是73歲的郭開明和老伴兒。
郭開明天生眼盲,但從小自立自強,進了新光廠後,他從一名工人當上了車間主任。後來,郭開明還自己開過工廠,直到將兒女撫養成人才真正退休。3年前,閒不住的他重拾小時候的愛好——吹橫笛,如今已會幾百首曲子,每週還和大家一起演奏。
撥打手機對郭開明來説也非難事。當記者把手機號報給老人,他可以迅速摸着按鍵進行存儲,微信裏還有近百位好友。
郭開明説,盲人村的“村民”儘管生活在黑暗中,但卻始終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在他們心裏,“日子是光亮的”。
記者李慧紫 通訊員劉倩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