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旅行車、一次洱海畔的旅行,十二月的最佳打開方式莫過於此。每次旅行,我們都離不開車這個載體,然而消費者們喜歡敞篷車的自由、喜歡SUV的功能也中意MPV的超值空間,恰恰卻遺忘了最貼合“旅行”這個主題的旅行車。所以在這次大理的試駕活動中,我選擇了全新CC獵裝版和我共度短暫的兩天。
在正式開篇之前,我還是想和小夥伴先來聊聊旅行車和獵裝車,畢竟這兩類車型在造型上有着極高的相似度。排除這兩款車型誕生年代的貴賤高低但在我看來,旅行車的設計會相對保守,而獵裝車的造型往往更加修長、優雅甚至帶有一些運動的氣息和氛圍,這輛CC的Shooting Brake便是如此。
既然是要聊一輛獵裝版的車型,車尾顯然才是一個最正確的打開方式,如我上段所説,從這輛CC獵裝版的車尾造型不難看出,它要比傳統的旅行車來的更加修長。尤其是整個車頂,從B柱開始就微微向下傾斜,最終在車尾收緊,營造一個非常緊緻、飽滿的車尾設計。
除了獵裝版車型本身的車尾設計不同之外,這輛CC獵裝版的側面還有一處明顯有別於掀背版的CC,那就是黑色的輪眉飾件。用官方話術來説,黑色的輪眉搭配同色的側裙飾件,是希望通過撞色設計將CC獵裝的側面線條凸顯的更加優雅。但在我看來,它們的出現更像是為這輛車賦予一種Alltrack的即視感,反而會多了些跨界元素,少了些從容和優雅。
當然,旅行車難免會因為轎車本身的乘坐空間而飽受質疑,那看似更加“緊湊”的獵裝版車型能否打破這個固式思維?首先我想説,這輛CC獵裝版的車內空間真的非常寬敞,雖然車頂要比掀背版下溜的厲害,但實際上它的空間表現卻更好。
這主要歸功於兩個方面,其一:雖然獵裝版車頂會有明顯的下滑設計,但得益於拉長後備箱,因此在實際空間上確實要比掀背版來的更加寬裕。其二我認為CC獵裝版才有的全景天窗也擁有一定的功勞。這一配置的搭載,能夠大大提高車內的視覺空間效果,再加上獵裝版車型很巧妙的在天窗後部做了一個上凹的“頭空間”處理,所以乘坐的空間感受自然也會顯得非常寬裕。
重新回到前排來看,雖然CC獵裝版是初次進入國內市場,但本質上它還是一款中期改款的CC車型,因此在內飾的設計和佈局上依舊採用了大眾家族較為傳統的那套風格。不過,在一些肉眼可見的配置上則做了更科技和智能化的提升。
第一處提升便是10.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以及全新的多媒體屏幕,這一組合配置將作為一個標配出現在CC獵裝的全系車型上。其中全液晶儀表在功能和信息展示上要比初期的全液晶儀表更加豐富也更加多元化,多媒體屏幕則兼顧了傳統的功能之外,還融入了一些便利功能,諸如識別率和功能性更強大的語音控制,以及可以“組隊”的導航系統,有了它們你應該很難走丟。
另外在方向盤的造型上,CC和CC獵裝同時換裝了大眾家族最新的方向盤造型,只是在操作上會有一定的差別。以我試駕的這輛CC獵裝版為例,它採用了實體物理按鍵,反饋更直接、適合傳統消費者。而掀背版的CC則搭載了和第八代高爾夫一樣的觸控式設計,科技感更強,但是在按喇叭或者打方向的時候稍稍用力便有可能誤觸。
整個中空區域的最後一處較為明顯的提升就是空調面板,不同於以往家族化的旋鈕+物理按鍵,全新CC統一配備了Glass Design觸控式面板,無論是空調温度調節還是風量大小調節,都支持滑動觸控,並且在分區上能夠實現前排主副駕及後排的三區控制,足以讓車內的每一位乘客找到適合自己的“温度”。
説完了車外車內,最後一個環節自然是要來聊聊CC獵裝的駕駛感受。但關於動力這一部分我是想弱化的,畢竟大眾的這套三代888+7擋雙離合的組合實在是太熟悉了,在整體操作感受上和大眾的其他家用車幾乎沒有太大差別。但或許是為了趨於更舒適、家用的定位,因此它的油門響應會相對線性不少,尤其是大腳給油的時候似乎會有些許的猶豫。
倒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全系都採用了無框車門的CC在NVH表現上竟然還算不錯,撇除走爛路本身會帶來的一些聲響之外,即便是風阻較大的高速道路,它依舊能給到車內乘客一個相對安靜的表現。
至於駕駛部分另一大亮眼表現之處則在於它的IQ.Drive,這是大眾家族全新的智能化產物之一,它的出現意味着這輛CC獵裝版搭載了Travel Assist駕駛輔助系統,能夠實現0~160km/h速域下的L2+級別駕駛輔助功能。同樣,這套系統我們在此前的高8上已經率先測試,尤其驚豔的是它甚至可以準確識別路面上的虛線和實線,着實能為駕駛提供不少的幫助。
説説心裏話:
寫到這裏關於全新CC獵裝的話都説完了,不難發現,每當我們聊到旅行車、獵裝車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總會“偏執”的將它歸類到“小眾車”。當然,這和國內消費者的用車習慣以及車輛認知方面有着不小的關係,以至於這一暢銷歐洲市場的車型分類在國內卻成了個別“極致玩家”的選擇。
所以,在這裏我想給大眾一個大大的“瑞斯拜”,畢竟那麼多年來,不是每個合資品牌都有勇氣始終堅持傳播“旅行車”文化的,從最早的桑旅到邁旅、蔚攬以及CC獵裝,還有蔚領、高爾夫旅行甚至高R旅行,當然也包括斯柯達明鋭旅行、速尊等,足以見得大眾一直想要把這種“旅行車”的文化給帶到國內並傳遞下去,因此我相信,隨着消費羣體的越來越年輕化、個性化,旅行車一定能找到一個更合適的生存方式。
注: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若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需註明來自一號汽車。如發現非法轉載,我們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