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政府對印度莫迪政府“印度製造”戰略的系統性打擊。
拜登。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陶短房
印度媒體3月29日披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已提議對蝦、香米、金銀製品等印度輸美產品加徵最高達25%的報復性關税,且隨時可能擴展到竹製品、捲煙紙、養殖珍珠、寶石、女士內衣、珠寶和木製傢俱等產品。
美國為何突然對印度打起了“關税牌”?
事實上,此次事件並非只針對印度。早在當地時間3月26日,USTR就曾發表聲明,維持對奧地利、英國、印度、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六國加徵關税的威脅,以報復這些國家的“數字服務税”。
什麼是“數字服務税”?
所謂“數字服務税”,是指一些國家為應對美國互聯網巨頭利用自己在市場的優勢地位,從而進行惡意兼併、規避税收而徵收的一種税,以期保護本土企業和本國利益。
對於“數字服務税”,美國政府可謂如臨大敵。在他們看來,美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後,在製造業等傳統優勢領域已不復昔日之盛,維持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希望,幾乎完全寄託在“數字與服務”這個狹窄而高端的領域。
如果“數字服務税”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採用,對美國戰略利益將構成極為嚴重的威脅。
然而印度卻是個特例,因為問題不止“數字服務税”那麼簡單。正如印方分析家所言,這是美國政府對印度莫迪政府“印度製造”戰略的系統性打擊。
“印度製造”戰略是自2014年起,莫迪試圖提振印度經濟,並借民族主義口號鞏固國內支持率所採取的一系列“振興國貨”的措施,目的是儘量用本國製造的產品替代進口。
對此,美國政府一直感到如鯁在喉。2019年6月,特朗普政府撤銷了印度的最惠國貿易地位,並試圖藉此逼迫印度在2020年達成有利於美國的“城下之盟”——“一攬子計劃”,但已陷入內外交困的莫迪不敢輕易讓步,談判久無結果。
拜登政府上台後,本以為可鬆一口氣的莫迪政府發現,美國新政府在這方面較前任有過之而無不及。
3月2日,USTR向美國國會提交《2021年總統貿易議程》和《2020年年度報告》兩份文件,系統指責“印度製造”政策“限制貿易”,指責“印度製造”戰略是“對印美雙邊貿易關係的挑戰”。據印方研究發現,在這兩份報告中,竟有179條涉及對“印度製造”戰略的指責,總篇幅逾300頁。
不僅如此,在日前舉行的世貿組織(WTO)第七次最新貿易政策評論會上,美國代表公開抨擊印度“限制性貿易政策”,指責印度“最惠國平均使用關税率從2015年的13.5%增加至2019年的17.6%”,並採取“關税和非關税措施”限制外國競爭者參與本國零售、電子商務和保險等市場競爭。
原本,印度聯邦貿易部長戈亞爾和駐WTO首席代表納維尼特等力主在印美貿易談判中採取拖延戰術,試圖“拖過特朗普便是響晴白日”——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印度總理莫迪。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或是緣木求魚
正如許多專家所指出的,傳統上美國民主黨較共和黨更喜歡藉助關税和單邊施壓解決國際貿易糾紛。如果説共和黨的“紅色大棒”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個人風格,那民主黨的“藍色大棒”在黨內更具代表性。
代表美國互聯網巨頭利益的美國互聯網協會自然熱烈歡迎USTR的高壓姿態,其在同日稍晚發佈的聲明中稱,“今天USTR的舉措,是對‘消除歧視性貿易壁壘’的重要肯定”。
然而,“天下苦秦久矣”。針對美國互聯網巨頭的跋扈,世界各國早已怨聲載道。USTR在這一問題上倘用力過猛,弄不好會激起各國更大的憤怒和反彈,導致緣木求魚。
3月29日,美國首席貿易代表戴琦在與西班牙工業部長馬洛託、歐盟競爭事務專員韋斯特格舉行電話會談後明顯放低了調門,稱儘管存在分歧,但美國仍希望與歐洲發展“更加積極和富有成效的貿易關係”。
問題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註定行不通的。即便一時可以敷衍,但建立在巨大利益反差上的妥協,最終只能是一戳即破的“紙婚”。
至於印度,自身處境不佳的莫迪無論從任何理由,都註定無法在“印度製造”問題上輕易退讓。美國既想在貿易上“揩油”,又要將印度拉上自己的所謂“印太”戰車,只恐更難如願。
□陶短房(專欄作者)
編輯:陸玖 實習生:祁倩倩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