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3月11日訊(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吳曉 趙銀斐)72年前植樹節和媽媽種的兩棵法桐樹,武漢一位88歲的爺爺還在守護。他説:“看到它們,就想起了我媽媽。”3月11日,這兩棵“有故事”的法桐,被取名“幸福樹”,由江岸區園林局立牌保護。
珞珈山街72年前種的兩棵法桐樹。記者肖茗予 攝
這兩棵法桐位於江岸區歷史文化風貌區的珞珈山街,需3人才能合抱。珞珈山街是一條連接“網紅街”黎黃陂路和蘭陵路的百年老街。
11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現場看到,兩棵法桐樹池內,各立了一塊保護牌,上寫“珞園幸福樹”,以及樹名、種植時間,種植人和養護責任人姓名。
珞園門前的法桐樹被立牌保護。記者肖茗予 攝
種植人之一的孫昌桂今年88歲,眼下在深圳子女家中暫住。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得知兩棵法桐被立牌保護,老人非常高興。他説,自己一直住在旁邊的老房子裏,相伴這兩棵大樹生活了72年。“看到它們,就想起了我媽媽。”
孫昌桂回憶,1950年3月12日植樹節,街坊鄰居們自發組織起來植樹。當時他16歲,媽媽張蓮英48歲,媽媽和他在家門口實際上栽了3棵法桐樹,臨街兩棵,房前一棵,樹苗比成年人大拇指略粗。種上以後,母親經常給它們澆水。後來,這3棵法桐都長成了參天大樹。
珞園門前的兩株法桐(航拍)。何小白 攝
1992年,房前那棵法桐被大風吹得連根拔起,還壓壞了房子一角,被園林部門處置。剩下的兩棵一直長勢旺盛,枝繁葉茂。
張蓮英1990年去世。孫昌桂最遺憾的是,以前家裏沒有照相機,沒有和媽媽在法桐樹下合影留念。
孫昌桂回憶説,沒有空調的年代,夏天每當太陽快落山,鄰居們紛紛搬出竹牀,在法桐樹下乘涼,一覺睡到天亮,鄰里關係十分和諧。
去年夏天,孫昌桂(右一)與鄰居們在珞園相聚。何小白 攝
退休前,孫昌桂單位曾有福利分房機會,但他放棄了。原因之一,是捨不得離開老房子和這兩棵樹。
老房子跟前的小院,先是空地,後來變成籃球場、小遊園,去年被改建成口袋公園——珞園。老街也由泥巴路逐漸變成了步行街。這兩棵法桐的保護也在升級,前幾年樹池保護升級,如今又安排了專人養護。
孫昌桂有四個子女,都很孝順。每年秋天,他去深圳子女家中過冬,來年春天回武漢度夏。62歲的大女兒孫萍説,他們從小就聽爸爸説,這兩棵法桐是奶奶和他栽的。
只要在武漢,孫昌桂每天都要與四位80多歲的鄰居相聚珞園,喝茶、聊天,生活過得恬靜、幸福。
江岸區園林局工作人員李麗霞説,這兩棵法桐見證了武漢城市變遷和市民的幸福生活。再過幾年,它們滿了80歲,就升級成了“準古樹”;等滿了100歲,就成了古樹。現在加強保護,就是保護未來的古樹,保護城市的記憶。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