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7月20日,中國氣象局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現場發佈《2019年中國温室氣體公報(總第9期)》。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主任李麟在回答封面新聞提問時表示,中國氣象局未來將再建9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實現所有氣候系統關鍵觀測區全覆蓋。
據瞭解,中國氣象局在WMO/GAW(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計劃)框架下,負責中國區域温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高精度業務觀測,所用方法、標準、流程均與國際接軌,1992年首次在我國開展温室氣體本底濃度觀測。
資料顯示,大氣本底站由世界氣象組織在全球佈設,分為全球大氣本底站和區域大氣本底站。全球大氣本底監測站必須嚴格按世界氣象組織有關大氣本底監測的規範和標準,在全球基準大氣本底條件下開展包括温室氣體、大氣臭氧、氣溶膠、太陽輻射、氣象和邊界層氣象、降水化學等多個方面的觀測。
目前中國氣象局已有7個温室氣體地面觀測本底站,分別為青海瓦里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湖北金沙、雲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達拉,分別代表京津冀、長三角、東北林帶和松嫩平原、川滇及高原邊緣帶、洞庭鄱陽兩湖平原和天山地區的大氣本底特徵。
其中,青海瓦里關站是WMO/GAW全球31個大氣本底站之一,其觀測結果可代表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大氣温室氣體濃度及其變化狀況,其觀測資料已進入WMO世界温室氣體數據中心(WDCGG),用於《WMO 温室氣體公報》,以及WMO、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等的多項科學評估;其他6個為區域大氣本底站。
“6個區域大氣本底站温室氣體監測內容和指標與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一致,均為CO2、CH4、N2O、HFC、PFC、SF6、NF3及消耗臭氧層物質、13δC-CO2等。”李麟説。
為什麼既有區域本底站,又有全球本底站?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小曳對此解釋,“我們通過全球工作產生聯繫和對比。不同的高度站點得到的信息是有不同的目的。區域站點是對這個區域排放變化的監測。”
李麟強調,本底站温室氣體監測技術和方法與國際一致,標準統一,數據質量具有國際可比性。
談及未來新觀測站的建設,李麟表示,中國氣象局將再建9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實現所有氣候系統關鍵觀測區全覆蓋。即在全國16個氣候關鍵觀測區增補9個大氣本底站,在我國地級以上城市以及區域代表性好的高山站開展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温室氣體濃度在線觀測和通量觀測。
據瞭解,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計劃(WMO/GAW)負責協調温室氣體的全球網絡化觀測和分析。截至目前,該觀測網包括31個全球大氣本底站、400 餘個區域大氣本底站和100餘個貢獻站。中國氣象局 4個大氣本底站(青海瓦里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已列入WMO/GAW大氣本底站系列,並按照WMO/GAW的觀測規範和質量標準開展觀測。
此次發佈的《2019年中國温室氣體公報(總第9期)》顯示,2019年,青海瓦里關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11.4±0.2 ppm、1931±0.3 ppb、332.6±0.1 ppb,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略高於2019年全球平均值,2016年後二氧化碳濃度增幅下降。其它6個區域大氣本底站的大氣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與2018年相比總體呈現增加趨勢。同時,公報與2020年11月23日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的《2019年WMO温室氣體公報(第16期)》相呼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