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橫琴粵澳深合區,澳門的歷史機遇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橫琴地處珠海南端,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具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這個方案出台意味着珠海和澳門未來將進一步在橫琴展開合作。相比深圳和香港的合作是“雙城”,珠海和澳門的合作則是“連城”。

梁海明:橫琴粵澳深合區,澳門的歷史機遇

影響方面,澳門更加主動加強與珠海合作,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可令澳門擁抱更廣闊的市場,這也將為澳門本地經濟復甦提供動力。澳門擁有“一國兩制”優勢,進一步加強珠澳合作,一方面可聚焦內地商機和市場,做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另一方面可和珠海共同拓展海外市場,成為國際大循環的“促成者”。

疫情對澳門影響巨大,未來澳門經濟需要重整,長期依賴外地帶動澳門經濟發展的弊端需要克服。澳門位處亞洲中心位置,尤其鄰近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內地,具備有着豐富國際市場經驗的商貿環境,不少企業選擇利用澳門作為中轉站,澳門可通過中轉站的優勢,將資金、資源和人才引入珠海,助力珠海的發展。

另一方面,澳門的企業應該更加緊緊把握中國內地大市場,加大內銷力度。例如“十四五”期間,“新基建”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全面戰略轉型的新支點、新引擎,“新基建”帶來新消費、新需求、新機遇,澳門企業尤其廣大創新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成為“新基建”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從中謀得新發展紅利。抓住“新基建”這趟快車、分得發展紅利,不僅有利於振興澳門經濟,還能為澳門廣大年輕人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多就業崗位。

謀建深度合作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澳門正逐步邁向區域融合發展攻堅時期,一些澳門與內地制度障礙的範疇,可以通過深度合作找到突破口並尋找新增長點。

比如,澳門和香港雖然國際資金能夠自由進出,但內地資金卻還不能自由進入。深合區這個平台或許可以解決內地資金在可控範圍下自由進出的問題。再如,很多人都知道深圳高科技行業搞得好,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那裏高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的渠道做得好。未來粵澳要更好地發展高科技產業、創新產業,需要在深合區裏探索出一條更新的高科技企業、創新企業融資途徑。

深合區要發展,離不開法制保障和吸引人才。筆者認為,“深”應該體現在法制運用、體現在人才吸引方面。

法制運用方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後,該使用什麼法律制度銜接,澳門法律還是內地法律,或是兩地法律的綜合體?一個典型例子,跨區勞動關係進行糾紛的問題如何有新突破?這就涉及法律法規的嘗試和探索,比如是否可以在深合區創新涉外以及涉港澳台的審判工作,健全完善相關案件審理機制,提升審判質效等等。再如,是否可以探索在深合區全面拓展港澳司法協助?

人才方面,可參考深圳和香港的做法,進一步放寬在深合區澳門公司工作的內地專業人士多次往返澳門簽證,同時爭取在橫琴澳門企業工作的內地民眾也適用澳門税務政策。目前在橫琴工作的澳門人可以採用澳門税制,但內地人才在橫琴工作則未能採用澳門税制,所以有不少內地科技創新專業人才不願到橫琴工作。未來深合區如能在税務政策上與澳門互聯互通,可令在深合區澳門企業工作的內地人士也享受澳門税務政策,以此吸引全國各地優秀人才前往深合區工作、創業。

對於外國人才尤其在海外的澳門人才,可以加快對海外人才專業認證制度建設,吸引外國人才、包括在海外的澳門人迴流。

在人才普遍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深合區要大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需要革新思維,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方面下功夫。尤其在當今國際競爭的大格局中,人才的地位極其關鍵。一個地區只擁有資源或資金而沒有人才支撐,很難產生足夠競爭力。與此相反,即便資源有所欠缺,只要擁有人才,也可吸引資源和資金流入,進而與其他資源豐富地區競爭。這樣的例子在當今世界比比皆是,值得全力吸引人才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借鑑。(作者是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2 字。

轉載請註明: 梁海明:橫琴粵澳深合區,澳門的歷史機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