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難出家門的老人享受“舌尖上的關愛”,我們為“父母食堂”叫好

重陽節將至,西城區給老年人送上了一份禮物——“父母食堂”。這一微信小程序覆蓋全區77家可提供養老助餐服務的助餐點,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自助訂餐需求,還能為失能失智、高齡、殘疾等困難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

讓更多難出家門的老人享受“舌尖上的關愛”,我們為“父母食堂”叫好

按時吃飯吃好飯,直接關乎養老質量。為了破解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的現實問題,北京近些年花了不少心思。通過充分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建設養老驛站、擴充助餐點位,全市現已發展1000餘家養老助餐點,老年人基本上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物美價廉的三餐。然而,能夠享受這一福利的,多是腿腳還好的老人。從這個意義上説,“父母食堂”的價值,就在於服務升級,提供了配送服務,讓很多難出家門的老人也能享受“舌尖上的關愛”。

我們為“父母食堂”叫好,但也要觀照其間的現實困難。相較於其他餐飲企業,養老助餐點具有公益屬性,本身就不是個賺大錢的買賣。且老年人用餐時間較長、用餐需求不穩定、對價格也相對敏感。對此,政府部門推出了“雙補貼”制度,讓就餐者和助餐者都享受到了實惠;鼓勵相對集中的制餐供餐模式,最大程度降低服務成本。在接下來的運營中,還需要繼續堅持問題導向,不斷細化扶持政策,確保“父母食堂”平穩運營。同時,也需要鼓勵更多社會組織加入進來,探索共贏之道,讓“父母食堂”做得香、開得久,積累更多可複製的經驗。

如今,北京已跨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預計2035年,全市老年人口將接近700萬人。“銀髮浪潮”快步走來,如何構建一個無障礙、有温度、有尊嚴的老年友好型社會愈顯迫切。從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到公共設施完成適老升級改造,再到豐富精神文化守護內心一隅,都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不妨就從辦好一間“父母食堂”做起,從老年人的身邊事做起,循序漸進地填補城市服務的空白。讓老年人盡享夕陽紅,也是一座城市發展水平、治理能力的生動體現。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高源

流程編輯:u09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78 字。

轉載請註明: 讓更多難出家門的老人享受“舌尖上的關愛”,我們為“父母食堂”叫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