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有變,中國做好中美斷交的心理與行動準備
很明顯,美國駐中國大使布蘭斯塔德離任,不是一次單純的外交人事變動,而是一起經過華盛頓政府當局,或者更確切地説,是蓬佩奧負責的美國國務院當局,認真策劃的外交事件。
美方先是通過美國大使館提出希望能在《人民日報》發表一篇由布蘭斯塔德署名的文章,在被報社拒絕並引發一場外交口水戰後,旋即宣佈撤回布蘭斯塔德,即向美國國內展現了特朗普政府的對中強硬立場,也坐實了美國一向對中國沒有言論自由的指責。
事實上,這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碰瓷事件,和盧溝橋事變前日本以一個士兵失蹤為藉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沒有本質差異,只不過這是在外交領域沒有硝煙的戰爭。
如截圖,據美國財政部最新發布,7月份,我國持有的美債又減持了10億美元,現在是1.0734萬億美元。英國,德國和法國也有所減持,英國減持了210億美元,德國減持了12億美元,法國減持了139億美元。
根據前幾個月的倉位變化,歐洲國家有可能是正常波動,也有可能是不想被美元的鐮刀收割。不過,日本在不斷增持美債,7月已增持至1.293萬億美元。韓國,新加坡,印度也在增持,我國某省也在增持。
7月,新加坡持有1586億美元美債,韓國是1231億美元,印度是1946億美元,我國某省請大家自己對應找。
美國財政部發布的這個6月與7月的數據的增減持,正好是:站隊!
中歐的聯手,標誌着歐元將依託人民幣,分食美元的份額。而人民幣也將能借力歐元,依然內循環經濟,崛起成全球第三大貨幣。
大家本質上,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就如我昨天所言,過去三年多時間,在一輪接一輪的互相制裁下,在一個又一個事件的猛烈衝擊下,特朗普已經從一個只關注中美經貿問題的“商人總統”,被地緣政治與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形塑為一個對中國最具戰略與安全威脅的共和黨建制總統。
就外交層面來説,布蘭斯塔德提前離任,也是雙方一系列外交衝突的最新表現。
剛剛給各位看官科普的,大使館和領事館是不同的,大使館往往代表的是政治方面的職能,也就是説,如果兩個國家斷交,那麼互相裁撤大使館就是一個明顯的標誌,表示雙方在官方和政治上不再往來。
而領事館代表的是經濟、民生、民事等職能。
現在的情況是中美之間互相裁撤了領事館,也就是説兩個國家並不是在較量斷交不斷交的事情,而是在較量民事方面的事情。
領事館裁撤後,會對兩個國家的老百姓的交流、旅遊、學習、貿易、簽證、延期居住權等等產生影響。
要説中美斷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當年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雙方也沒有從官方完全意義的斷交,可能是留一個雙方互相溝通、交流、打探消息的通道。
而且今日的中美,如果説要想斷交,那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這次布蘭斯塔德在9月14日毫無徵兆宣佈離任則是雙方關係快速崩壞的又一標誌。
而如果把中美關係不斷崩塌的趨勢,和台美關係這幾年不斷升級的趨勢做對比,就更能看到這個未來可能的危險趨勢。
幾年來,美國不斷通過國內立法強化與台灣的實質關係,強化與台灣的政治軍事聯繫,已經基本掏空了美國“一中”政策的實質。
回顧三年來中美關係快速惡化的過程,以及正進一步加速崩塌的趨勢,就算這個可能短期內還不會發生,也不能排除會在未來某個時間發生。
對中國大陸來説,美台這些踏破大陸底線、明顯違反《反分裂法》的行為,必然會招致強烈回應。中美斷交與台海戰爭,都是可能導致的後果。
儘管短期內這些事情還不會發生,但是,面對急速崩塌的中美關係,和在中國崛起衝擊下,心態正越來越焦慮的美國兩黨精英與深層政府,對這些可能,中國大陸不可不做心理與行動準備。
(責編:金紫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