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道是浙江的大動脈,必須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十四五”即將來臨,全面踐行“交通強國”戰略的浙江,大通道建設將邁入新徵程。
如何立足於已有建設成果,以重大標誌性項目為抓手,通過大通道和交通圈的建設,推動全省綜合交通發展,率先全面實現交通現代化?
近日,浙江日報、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主辦以“關於大通道與交通圈建設”為主題的“提問‘十四五’系列高端智庫沙龍”,與會專家就“十四五”期間浙江如何更好建設交通強省,特別是如何推進大通道和交通圈建設展開了頭腦風暴。
謀劃大通道
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
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三角南翼,一直是國家各種戰略的交匯點。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我省大通道建設始終與國家戰略結合在一起。
“大通道是‘兩個高水平’建設和‘四大’建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工程,是新時代浙江發展、打造開放高地的戰略支撐。”長期參與交通發展研究的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交通發展中心主任曹更永表示,對於大通道建設的戰略地位,首先要有清楚的認知。
他説,謀劃“十四五”大通道建設,要做到“四個體現”和“三個導向”,即體現國家戰略、體現重要窗口要求、體現民生需求、體現數字化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項目導向。
大通道建設已成浙江實施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重要抓手。以高鐵建設、省際斷頭路暢通、共建世界級港口羣、機場羣等為重點,推動長三角區域交通高質量互聯互通。就在前幾天,省發改委核准蘇台高速公路南潯至桐鄉段及桐鄉至德清聯絡線(一期)項目申請報告,該項目是“長三角經濟圈”由浙江通往江蘇的6條大通道之一,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省際通道,也是我省“十三五”規劃中24條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中唯一一個尚未正式開工建設的項目。
曹更永認為,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主要是在關鍵區域增加關鍵省際接口,比如建設滬甬跨海通道、寧合高速公路等項目,這幾個將是“十四五”期間要啓動或者建設的。“在長三角的格局下談浙江交通,還要強化整個交通港的建設。”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浙江區域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李鳴認為,這其實關係到先進製造業的打造。“什麼港要延伸、什麼港要爭取,放眼整個區域佈局,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們的產業基地本身。”
加快推進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發展,是浙江大通道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與會專家對於港口建設的重要性形成共識。
“我們之前一直説長三角的港口是以上海港為核心的,現在其實是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雙核心了。”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對於港口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浙江已經具備海鐵聯運的條件,海鐵聯運的示範段應該以寧波舟山港為起點,延伸到九江港、武漢港、宜昌港等,直接通到長江的中游地區去。
從吞吐量來看,寧波舟山港如今已是全球第一海港和第三的集裝箱樞紐港。“寧波舟山港的地位要繼續提升,要加強寧波舟山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拓展東南亞、中東歐、非洲等地的集裝箱業務,打造集裝箱國際中轉拼裝中心。”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圍繞“雙循環”的大通道建設,已經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議題。
循環離不開人流、物流、商流的暢通,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交通發展中心副主任魏守月認為,交通也是服務“雙循環”的重點,他從大循環的角度,提出交通建設的兩個重點方向,“一是發展高速交通,提高產品流通速度和效率,降低生產的資金成本;二是發展重載交通,通過加大運輸規模,降低資源運輸成本。”
大通道要服務好國家戰略,必須加快項目推進。12月14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行動推進會在義烏舉行,推進會透露了中國郵政華東物流倉儲中心項目、西延小商品貿易網絡和西延海鐵、江海聯運體系建設的最新進展。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此次推進會明確,聚焦推動大通道西延樞紐聚合提升以及交通物流通道、貿易通道、創新通道、生態通道的西延,整個行動方案共安排重大支撐性項目55個,總投資超4000億元。大通道建設更加系統化、綜合化,不但要修路,更注重物流體系的建設。
西延行動也充分體現了我省大通道建設的戰略意圖,即提升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對我省服務和落實國家戰略先行區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打造綠色生態大通道的支撐作用,實現寧波舟山港與金華-義烏港深度一體化,推進自貿試驗區新片區、金義新區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等重大平台建設,全力推進實現我省“十四五”基本建成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交通一盤棋
頂層設計規劃要更超前
就交通的樞紐地位而言,大通道建設是建設現代化強省的基礎,也是浙江現代化發展的軸線。“十四五”期間,這條軸線怎麼畫?
陸海空、城鄉、國際國內,只有在全面綜合的思考和設計下,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交通圈。“以什麼樣的理念來進行大通道和交通圈的建設?一定要有頂層設計,不是想修到哪裏就修到哪裏。我有幾個詞:補短、暢堵、強樞、富網。”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院潘毅剛認為,所謂的交通網,就像一張圖、一盤棋,要有一個通盤的戰略。
從空間維度,一盤棋,要考慮到各區域的協調、不同交通工具間的平衡。從時間維度看,長遠的眼光和想象空間同樣不可或缺。
“我們現在高鐵建了這麼多,以後更快時速的高鐵開發成功,時速200到400公里的高鐵又要淘汰掉,那個時候再轉型升級是很難的。”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範柏乃認為,在技術更新面前,必須要有超前的眼光。
參與2008年杭州公共自行車系統設計的石國偉,對於超前規劃的重要性,同樣深有體會,“當時,我們與杭州公交集團合資成立了金通科技,做了300多個城市的項目。但是共享單車一出來,馬上摧枯拉朽式地更換,原來固定的樁位、固定位置借還的模式,不符合用户對便捷性的需求。”
在石國偉看來,規劃是企業可以尋求發展的空間。“規劃的想象空間大,條條框框少,企業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以空中管制為例,航空方面的業務,管制對其影響很大,但未來若管制一旦放寬,發展空間必然隨之變大,所以規劃要未雨綢繆。
範柏乃提到,浙江省在三年行動計劃和未來大通道的規劃中,忽視了低空飛行的問題。未來,低空飛行這個產業,可能像房地產產業、汽車產業一樣,給經濟增長注入巨大活力。“再有5到10年,可能大量的低空飛行空域要放開,我們浙江做好準備沒有?要怎麼打造低空飛行的重要窗口中的標誌性工程?”
技術的發展,是做超前規劃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一定要突破現有的條件。同時,歸根到底,交通的建設是服務於人的,大通道的建設,要圍繞人的需求來做。“不以人為主的規劃,以純粹的交通來講,可能投入過大,或者完全適應不了未來的發展。”石國偉補充説。
“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就提到了磁懸浮、高級輪軌、低真空管(隧)道等高速列車技術研發,今後時速400公里、600公里甚至更高都可能出現。我們在這些大通道的規劃建設研究當中,怎麼把今後發展的東西預先考慮進去,這很重要,所以要有超前的思想。”省交通運輸廳原巡視員李良福總結説。
一體化建設
要講效率也要兼顧公平
在經濟可行的前提下,大通道的建設將給浙江帶來整個生態效率的提高。
“這對我們中國經濟創新發展意義巨大。”潘毅剛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以前有些地方搞生態經濟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慶元鐵路沒通的時候,杭州開車去要6個多小時,且公路運費高昂,旅遊、生態經濟開發受限。”潘毅剛認為,如果以後20萬人口的城鎮都通高鐵,這個意義是重大的。
交通對於區域經濟有促進作用,毋庸置疑,但如果有了比較細緻的研究,就會發現,交通與經濟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不是説有了交通經濟就一定上去,沒了交通經濟就一定下來。對此,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蔡寧提出,交通和經濟的關係是呈“S”型的。
“第一個階段兩者之間是相互吸引和推動的,交通先行帶來的經濟發展,也有可能是經濟發展對交通發展的需求帶來的。”蔡寧認為,到了第二個階段,交通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更多一點。“慶元這麼好的山水,這麼多的美食,有了動車,旅遊業就會發展起來。”但到了第三個階段,交通建設基本完善、飽和的時候,再去追求其他比如更快的速度,從半小時到20分鐘、10分鐘,它的成本是在逐漸上升的,需要一些平衡和理性的思考。
在描述交通和經濟“S”型關係的過程中,蔡寧特別提到,就具體的區域而言,交通的影響也是有區別的,相對來説,中心城市的集聚效應會比較好,產業更願意到那裏去,交通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也更明顯。對於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區域,如何通過合理的交通規劃來帶動發展?
滬昆鐵路客運專線浙江有限責任公司計劃財務部部長王少華是鐵路建設的實際參與者,目前參與在建的是杭紹台和湖杭項目。“在這兩條線的建設過程中,當地政府非常支持,特別是對車站的建設需求度非常高,比如説台州站原設計1萬平方米的面積,當地政府要做到8萬平方米。衢州的站房設計我們也改過,它是舊站改造,衢州市希望要做得好一點……”對於各地發展交通的迫切需求,王少華體會頗深。
秦詩立認為,“十四五”的交通規劃有一個轉變,那就是從效率向公平效率轉變,在交通中補齊公平這塊短板。眼下,他正在做26個加快發展縣的發展課題研究,他説:“省委、省政府,包括麗水、衢州都很關心交通的事情,他們覺得在實現公平方面,交通是最大的短板。”
潘毅剛同樣在做26個加快發展縣的發展課題,他認為,協調發展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收入趨同,開化也好、青田也好,只要老百姓的收入跟城裏差不多,面上就協調了;第二層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第三層最關鍵的是發展機會,尤其是需要交通的暢達聯動。對於浙江省而言,26個加快發展縣的發展是一個短板,它們發展起來,浙江就真的在共同富裕上走出了一條路。
作者:張帆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