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家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居民的錢包也是越來越鼓,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有很多家庭都將“中產家庭”當成了目標,都希望自己的家庭成為“中產家庭”。
“中產家庭”這個詞,大家應該並不陌生,這一個詞最近這幾年出現的頻率很高。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家庭能夠稱為“中產家庭”呢?一個家庭月入多少算“中產”呢?
事實上,在不同的報告中,“中產階級”的標準都不一樣。在2013年的時候,曾經任勞動部工資司副處長、處長的蘇海南表示,關於中等收入羣體的界定應該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徵:第一個是,收入水平等於或者稍微低於和略微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收入;第二個是,中等收入羣體是生活比較富裕並且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穩定的社會羣體。
第三個是,中等收入者羣體是職業處於社會中等及其附件職業的社會羣體;第四個是,中等收入者羣體應該初步擁有大體相近的價值觀以及行為規範。
蘇海南將中等收入標準界定在年收入6萬元到12萬元左右,除此之外,家庭還擁有一定數量的儲蓄以及其他貨幣性資產,家庭人均居住面積稍微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恩格爾係數在30%到34%左右……
而在《2019年新中產白皮書》中顯示,新中產家庭淨資產中位數是371萬元。中位數指得是所有新中產家庭淨資產的中間值,50%的家庭淨資產高於它,50%的家庭淨資產低於它。
不過,胡潤則將“中產階層”定義成:在除去基本生活消費支出之後,還能夠具有更高的消費能力以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羣體,“中產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到家庭年平均可支配收入比低於50%。
在2019年11月19號,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9胡潤財富報告》中顯示,截止2018年8月份,中國大陸“中產家庭”數量已經達到了3320萬户。
事實上,早在前幾年,瑞信研究院也給出了“中產階層”成年人的劃分標準。瑞信研究院以美國當地擁有5萬到50萬美元的財富(按照2015年年中的價格計算)的基準來界定“中產階層”成年人,並且採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購買力平均價值系列,按照本地購買力計算,得出其他國家的等值中產財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