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國人口紅利繼續存在!還有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綜合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141178萬人!今天,這一數字刷屏了。

“十年來,我國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5月11日,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不僅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也明顯提高;人口結構調整變化,性別結構改善,年齡結構是“兩升一降”。人口流動集聚的趨勢也更加明顯,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徐想 攝)

十年間,我國人口的主要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的歷史進程,反映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歷程,也符合人口自身發展趨勢和人口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同時,普查數據也反映出我國人口發展中面臨着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我們要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寧吉喆進一步分析説,一是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人口與資源環境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人口增長放緩,需要採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二是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適應。

三是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才紅利新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同時,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需要加快。

四是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少兒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調整生育政策的積極成效,又凸顯了“一老一小”問題的重要性,需要優化生育政策,完善養育等人口服務體系。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較快,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同時,老年人口的增加也會帶來智慧、傳承、發揮和需求拓展擴大。

五是人口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鎮化和經濟集聚的趨勢性變化,也對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我國人口增長出現放緩趨勢,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種趨勢?

對此,寧吉喆解釋説 ,這種趨勢的出現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的持續下降,人們生育時間的推遲,以及生育養育成本的提高,這些都導致出生人口規模有所收緊,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也是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從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變化的趨勢看,今後的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寧吉喆説,同時,人口增長還受人口年齡結構、人們的生育觀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衞生和健康水平等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人口今後會達到峯值,但具體時間現在看還有不確定性,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口總量會保持在14億人以上。

普查結果還顯示,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仍然充沛,我國人口平均年齡是38.8歲。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漏登率僅為0.05%,這一高質量的數據是如何獲得的?

“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普查的數據質量也是我們普查工作的生命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説,為獲得高質量的人口普查數據,堅持依法普查,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同時,重點採取了科學設計普查方案、精心組織現場調查、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全程實行質量控制等措施。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徐想 攝)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普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普查方式進行積極探索和創新。比如,首次全面採用了電子化數據採集方式,由普查員使用電子設備採集,實時直接上報數據;首次實現普查對象通過互聯網進行自主填報;首次利用行政記錄和大數據對普查數據進行比對核查;首次在全國集中部署數據處理,利用互聯網雲技術、雲服務和雲應用完成數據處理工作;首次對全國700多萬普查人員實行線上集中統一管理。

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