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午10點,從上海出發的“長航集運0329”號集裝箱船停泊在湖北宜昌臨江坪待閘錨地,等待通過葛洲壩船閘。船長席映軍在“船E行”APP上提交了一份污染物交付訂單。船上10餘名船員,在近10天的航行中產生了2.5立方米生活污水。
“出發,去第二排待檢區!”行駛在錨地附近的污染物接收船“宜昌環保9號”船長張首之在“淨小宜”小程序上接單後,循着導航指揮開船。
10分鐘後,兩艘船停靠在一起,生活污水通過排污泵被抽到污染物接收船上。污水交付完成後,兩位船長的手機上都收到了一張船舶污染物接收電子聯單,上面清楚地標明污水接收的時間和數量。“以前收垃圾,要沿着錨地一艘船一艘船地去問。現在行船自己會提交申請,我們線上接單、點對點服務,方便多了!”張首之説。
宜昌市擁有232公里長江岸線,每年約6萬艘(次)船舶在此通行。受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兩座船閘通行能力制約,大量船舶在江上錨泊待閘是常態。宜昌市水路交通執法支隊支隊長鬍繼學告訴記者,為節約時間、降低成本,船舶大多選擇在待閘期間交付污染物,“宜昌江段行船多,船舶不靠岸、停留時間長,污染物交接、轉運、處置工作監管壓力大。”
除了生活污水,行船還會產生生活垃圾和含油廢水,這幾類污染物涉及不同的監管部門——生活污水歸住建部門管,生活垃圾歸城管部門管,含油廢水則歸環境部門管,船舶和港口本身又分別歸屬海事和交通部門。“污染物從哪來,到哪去了?以前,大家信息不互通,誰也説不清。”胡繼學説。
2019年,宜昌市推出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系統“淨小宜”。系統由應用程序、後台數據庫及顯示大屏三部分組成,既是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理的工具,也是承載多部門協同監管的公開平台。
臨近中午,“宜昌環保9號”接收船滿載着垃圾。張首之再次點開“淨小宜”,提交60立方米生活污水的轉運申請,宜昌市紅聯船舶污染物轉運碼頭調度員楊紅新接單。楊紅新將船上的排污泵與岸上的生活污水管道相接,污水泵入市政管網進行無害化處置。宜昌市交通運輸智慧中心大廳的顯示屏上,實時顯示這批污染物的處置去向,監管部門能夠隨時追蹤。
“生活污水由碼頭接單轉運,直接排入市政管網;生活垃圾由環衞部門接單,通過環衞車轉運至固廢處理中心;含油廢水在碼頭經預處理後,由油罐車轉運至煉油廠。”宜昌市交通運輸智慧中心負責人李憲介紹,通過“淨小宜”,過往行船、接收船舶、轉運車輛、終端處理單位4個主體實現聯動,電子聯單制打破了監管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污染物“交接轉處”全流程可以做到閉環管理。
李憲介紹,自2019年11月“淨小宜”上線以來,截至2021年4月27日,宜昌江段累計接收污染物111885單,共接收生活垃圾2002.7噸、生活污水81747.5立方米、含油廢水5408.3立方米。目前,“淨小宜”已與交通運輸部的長江經濟帶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船E行”系統對接,全長江干線船舶將統一通過“船E行”開展船舶污染物交付工作,宜昌江段沿用“淨小宜”完成船舶污染物後續接收、轉運、處置工作。
據瞭解,目前,宜昌市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轉運處置實行全免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29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