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學校把後門還給我們,而且造得這麼平易近人!”歷經7年沉寂,今天(10月16日)上午10時16分,位於棗陽路460號的華東師範大學“後門”重新修繕啓用。
有過小店面、小攤頭,也有過小確幸、小時代,更經歷過大變革、大發展……這道老校門曾經見證師大那個黃金時代,見證滋養一代師大人的墨香與煙火,也即將成為見證師大新涅槃、新成長、新曆程的新起點,是新大門,也是新通道。
為了配合普陀區棗陽路周邊環境整治和管道改造工程實施,棗陽路460號校門於2013年4月20日實行封閉。七年多來,通過系統整治,棗陽路已經成為一道清新、靚麗、優美的城市風景線。
此次重新啓用的校門是以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3663號老校門的四根立柱形象為設計基礎,疏朗簡潔的造型用以銘記和傳承學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
在景觀設計上,校門與長風公園遙相呼應,入口景觀作為綠色校園與城市綠林的接駁,將學校與區域環境有機融合,緊密相連。
“校門的重新啓用,標誌着華東師範大學與普陀區區校互動發展進入了新階段。”華東師大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在主持啓用儀式時介紹説,校門的重新啓用,也標誌着學校迎來新一輪發展,明年是建黨100週年,也是學校建校70週年,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將開啓新的篇章。“儘管今天只是一個老校門的重啓,但我們也希望這是學校新發展階段的新起點。”
棗陽路老校門的重啓在廣大師生校友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大家一致認為老校門的修繕重啓是回答師生關切,更好服務師生的務實舉措。
“六十九年前的此時此刻,在新中國的澄鮮秋色裏,她開啓了一個叫做華東師大的時代。六十九年後的此時此刻,在麗娃河的波光瀲灩中,她再度重新開啓……”啓動儀式現場,五位老中青三代師大人代表朗誦演繹了中文系徐燕婷老師創作的散文詩《那道門》,寓意華東師範大學“以一代理想之門,開啓新的夢想征程。”
寫過《懷念後門一條街》的師大人、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教授、作家毛尖感慨:“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後門。我們出入後門的次數永遠比正門多。……後門,蒙太奇一樣地出現在我們的青春期,在清貧的年代裏承擔了公園,咖啡館和電影院的全部功能。”毛尖直言:“這裏有我們的文學法學經濟學,也有我們人生的最初圖景。”
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吳曉隆老師平日喜歡攝影,他帶領同學們復刻老校門照片,用重現歷史的方式,向老師大人致敬。參與拍攝的經濟與管理學部工商管理學院的研一新生湯涵澤興奮地表示:身為一名新生,非常榮幸可以參與這次照片的拍攝。
棗陽路老校門不僅連接着校內和校外,連接着煙火和文藝,更連接着師大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華東師大和她悠長的歷史也以這樣的方式變得可觸摸、可感覺,時移世易,不變的卻是大學之“道”和求學之“心”。
作者:戴琪 儲舒婷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華東師範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