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在哀傷中追問:why

這是一組悲傷的數字: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27日累計超過1億,累計死亡超過214萬人。

每一個生命的凋零都是一出悲劇。其中,對英國人來説,還有一個更加讓人憂傷的數字——昨天英國衞生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英國成為新冠死亡病例超過10萬例的首個歐洲國家,也是全球第五個新冠病亡人數突破10萬的國家。

人們還記得去年1月31日,英國首次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當時,英國上下信心十足,相信國家健全的醫療衞生體系有能力應對疫情。

不過一年時間,現實格外殘酷與刺眼。英國,到底怎麼了?

西方媒體在哀傷中追問:why

英國媒體在哀傷中追問。來源:BBC

截然不同

2012年7月27日,倫敦奧運會在“奔向2020年遐想”的主題中拉開帷幕。在開幕式上,600名來自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醫護人員的精彩表演,向世界展示着英國對這套國家福利保障體系有多麼引以為傲。

因此,當英國去年1月首次出現新冠確診病例時,整個社會卻相當平靜。彼時,BBC負責健康與科技報道的記者加拉格爾並不慌張,他表示這個消息並不令人吃驚,而英國已經為此做好準備。

西方媒體在哀傷中追問:why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NHS醫護人員。來源:Independent

“我們對目前英國確診病例掌握的信息仍然有限,但是英國的情況和中國截然不同。” 加拉格爾表示。當時,中國正在全力遏制疫情的蔓延。

將近一年後,英國的情況仍舊與中國截然不同。

據英國政府昨天公佈的數據,過去24小時英國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患1631例,累計死亡達到100162例。更糟的是,坐擁巨量財富、健全醫療體系和先進醫療技術的英國,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為時已晚

悲劇的背後,是人禍。

如果你還記得一度登上熱搜的“羣體免疫”,那一定會對英國首相約翰遜還有印象。當時,在歐洲大陸諸國已經紛紛“封城”的時候,英國政府只是建議輕微感染者在家待一週,既不會關閉英國的學校,也不禁止大型活動。

英國政府的策略引起全球諸多專家與學者的質疑,他們指責這些舉措無異於“拿生命賭博”,認為在傳播路徑、致死率、變異情況、疫苗研發都尚不明確的情況下,“羣體免疫”絕不可行。

但是,當去年4月約翰遜成為全球首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進ICU的國家領導人後又出院,英國開始改變原先的防疫策略,可惜為時已晚。

西方媒體在哀傷中追問:why

約翰遜隔離期間已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來源:PA

作為西歐幾乎最後一個宣佈“封城”的國家,英國不僅認識不足,連樣本檢測能力、病例監控與追蹤網絡的建設也十分滯後,尤其是對養老院等高危羣體聚居區缺乏有力的保障和防護。

之後,北半球夏季的迅速轉暖,又讓英國陷入麻痹,認為最危險的時間已經過去,而忽視了抓緊時間去填補防疫漏洞的緊迫性。

無論是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保持開放的需求,還是春季的經濟停擺造成的民生壓力,抑或是夏季的陽光對身處社交隔離壓力之下的人們的吸引力,世界在這個夏天看到的是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陷入狂歡,尤其是許多年輕人毫無責任心地追求個人自由享樂。

西方媒體在哀傷中追問:why

去年9月,倫敦萊斯特廣場上的人們縱情享樂。來源:Dailymail

於是,英國迅速從8月中旬每日感染病例約1000例的狀態,迅速跌入10月中旬每日新增超過15000例的窘境。急速增長的病例加快了對醫療資源的擠兑,又讓本就資源不足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瀕臨崩潰。

去年12月,英國近60個不同的地區發現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

一個縮影

英國死亡病例超過10萬後一天,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億,可謂驚人。

英國,不過是全球抗疫的一個縮影。它所犯過的錯誤,不少國家和地區都犯過。它所積累的經驗教訓,對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適用。

在荷蘭,針對政府為抗疫出台的宵禁而起的大規模抗議騷亂仍在繼續。眾多抗議者拒戴口罩,鼓吹新冠疫情不過是場謊言。

在印度,成千上萬的印度農民為抗議政府的農業改革湧入首都新德里,而新德里本月中旬進行的第五輪新冠抗體檢測表明,印度首都血清抗體為陽性的樣本比例超過驚人的50%!

西方媒體在哀傷中追問:why

印度抗議者們聚集在新德里的紅堡,注意這人口密度…… 來源:CNN

作為近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新冠疫情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着實歷史罕見。

我們並非看不到希望,只是這希望,需要國際社會的每個成員擱置分歧,放下有色眼鏡,共同科學守護。

撰稿 深海龜

編輯 王若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2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方媒體在哀傷中追問:why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