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為世界開闢綠色未來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不僅要歸功於自然,也要歸功於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全世界見證中國努力

不久前,中國媒體與世界媒體分享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一羣“出遊”的亞洲象回到了傳統棲息地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境內。野生亞洲象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中國境內的野生亞洲象數量已經增至300多頭。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峯會上,中方表示,前段時間,雲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

事實上,中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傳統理念和人與自然的關係完美契合。在這個國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輔相成。中國的自然獨特而多樣,中國的景觀也是別具特色的。比如説,我們不可能把中國的廬山和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等混淆起來。

去年,英國《自然》雜誌刊發文章稱,中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發揮着關鍵作用,中國科學家有值得全世界傾聽的寶貴經驗。文章還指出,中國在研究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損失方面有數十年經驗,為世界生物多樣性工作帶來重要助益。

中國不斷進步

2015年以來,中國啓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項目,穩步加強對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非法活動的監控,並持續監測《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的實施進展。

憑藉不懈努力,中國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採取措施擴大保護區、保護棲息地以外的生物多樣性,中國112種特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實現野外迴歸。更加令人驚歎的是,得益於防治荒漠化的巨大努力,中國森林淨增長量世界第一,90%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重點野生動物種羣得到有效保護。同樣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37個城市近9成空氣質量達到優良,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3.4%,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

如今,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同時,本着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中國還啓動了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詳細闡述了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採取的行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白皮書稱,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提出並實施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等重要舉措,不斷強化就地與遷地保護,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中國主張在生物多樣性領域開展國際合作,並敦促考慮人們改善生活的願望,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和減貧等領域實現雙贏,進而滿足各國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國以身作則,宣佈出資15億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此外,中國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第一期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的項目已於近期有序開工。

在中國領導人的帶領下,中國正在為世界其他地區開闢出一條通往更美好、更綠色的未來的道路。

(作者系國際專傢俱樂部EurAsiaAz主任塞繆爾·馬邁多夫)

(編輯:嚴玉潔 王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8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國專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為世界開闢綠色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