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000億隻蝗蟲襲擊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為何不投放雞鴨去滅蝗?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綜合

咱們國家以前是一個蝗災高發國,清代平均2到3年就會爆發一次,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和西北半乾旱草原地帶。蝗災的危害非常大,幾乎可以導致糧食絕收,因此古代蝗災都伴隨着大饑荒。建國之後我國對蝗災進行了系統性治理,到上世紀90年代,蝗災已經基本被杜絕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治理,我國對於治蝗總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經驗和理論,對於治理蝗災,最重要的便是在蝗蟲的幼年已經幼卵時期下手,只要蝗蟲不起飛,問題都不大,可以採取的措施也很多,例如人工噴灑殺蟲劑,人工滅殺蝗蟲卵,使用寄生蟲破壞蝗蟲卵,甚至是火燒都可以。而到了八九十年代,隨着我國農業的不斷髮展,雞鴨等禽類的養殖規模也越來越大,人們開始購買雞鴨來治理蝗災,這樣既環保,又能獲得額外的經濟效益。用雞鴨治蝗的情況在河北、內蒙、新疆都實施過,效果還是不錯的。最初人們是放養肉雞去吃蝗蟲,但是雞的食量有限,而且蝗蟲在成年後體內會分泌一種叫苯乙腈的氰化物,抑制雞對蝗蟲的食慾,因此後來人們把雞換成了鴨。

(新疆牧民在草原上放鴨子)鴨的體型和食量要遠大於雞,吃得更多,而且對苯乙腈的氰化物抵抗力也更強,效果要比雞好一點。但是無論是雞還是鴨,對付小規模的蝗蟲氾濫還湊合,並且使用雞鴨治蝗必須把握好時機,不能等蝗蟲起飛,一旦蝗蟲起飛,雞鴨就不管用了。如今在印巴地區的蝗蟲數量超過4000億隻,實在太多了,此時投放雞鴨去開吃已經晚了,根本吃不過來,並且在印巴的蝗蟲都屬於非洲沙漠蝗蟲,飛行能力極強,雞鴨也逮不住。

(印巴地區的蝗災已是遮天蔽日)為了應對蝗災,巴基斯坦已經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面對共同的災害,印巴兩國也開始化敵為友,商討共同應對的方法。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通過生物渠道滅蝗已經沒用了,目前主要的滅蝗措施是使用飛機高頻次的噴灑殺蟲劑,這也是幾乎唯一的措施了。然而從印巴兩國的反饋來看,飛機滅蝗的情況仍舊不容樂觀。

(在長成成蟲之後,飛機滅蝗是最有效的方法)不過好在蝗蟲的壽命一般為2-3個月,最長不會超過半年,眼下在印巴地區的蝗蟲已經到了壽命的後期,他們在產卵之後的飛行能力也有所下降,印巴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加大滅蝗力度。其實對印巴而言,本次蝗災的危害還不止於此,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估算,這批蝗蟲現在已經產卵,如果不加以遏制,到了五六月份,等蟲卵腐化後,屆時蝗蟲的數量將是現在的500倍,因此這一場滅蝗戰至少要持續半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