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興衰》作者保羅·肯尼迪:中美之間出現驚人的對比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9月1日文章,原題:美國權力的未來 近年來,外交政策思想家們考慮最多的莫過於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是否處於不可逆轉的衰落這一問題。最近在阿富汗發生的事件——標誌着美國從亞洲的又一次撤退——肯定會助長這種情緒。但對美國政策制定者來説,一個更長期的問題是中國力量的穩步上升。中國是否即將超越美國?衡量世界事務中這種轉變的最佳經濟和軍事標準是什麼?或者説,美國主導的時代是否正在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亞洲世紀?

對最後一個問題急於説“是”可能是不明智的。當前的許多情況與筆者上世紀80年代寫《大國的興衰》時差不多。事實上,過去40年裏,美國的相對地位曾一度回升,比如蘇聯解體後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及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然而,與其他大事相比,這樣的回升是短暫的,且對美國不利。不妨考慮如下三個重大的和長期的轉變:在國際關係、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方面。

《大國的興衰》作者保羅·肯尼迪:中美之間出現驚人的對比

首先,半個世紀前冷戰的兩極世界以來,戰略-政治力量的組合發生了變化。現在的國際體系包括四五個非常大的國家。無論是通過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其中任何一國都無法迫使其他國家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這標誌着世界權力的一個極其重大的重新分配。因此,説美國仍然是第一,即便沒錯,也是片面的。因為就算美國是叢林中最大的大猩猩,它也只是一羣大猩猩中的一個!

第二個變化,是美國軍隊比上世紀80年代時要小得多,也老舊得多。空軍究竟能繼續修補和飛行其有着70年曆史的B-52轟炸機多久(它們比所有現役軍官的年齡都大)?而海軍還能繼續整修其30年的“伯克”級驅逐艦多久?由於五角大樓定期將艦艇部署到不同地區,美國可能根本沒有足夠的艦艇來履行其眾多的全球承諾。因此,在歷史學家如筆者看來,美國就像老邁的哈布斯堡王朝,軍隊雖然龐大但疲憊不堪。

美國軍力規模問題的背後,潛藏着一個更大的問題:在未來某個無人機主導的戰場上,美國相對中國、俄羅斯或伊朗等對手的勝算可能會發生變化,美國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美國負擔得起保持領先的代價嗎?美國需要坦率地問自己,要擁有一支能夠履行眾多義務的軍隊,可能需要其GDP多大比例的軍費(目前約為3.5%)。即使是4%也遠遠不夠,6%可能差不多,但這個代價太高了,經濟學家和國會肯定會大聲反對。

這就提出了第三個變化,也是權力的關鍵因素:相對經濟實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最大的轉變是中美兩國經濟的相對規模。不論人們對中國經濟實力有何種質疑,事實是,不管是疫情前還是疫情後,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快。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的規模與美國差不多大了。這是一個驚人的對比。整個20世紀,美國經濟體量都數倍於其他任何大國。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經濟大約比日本大10倍。希特勒宣戰時,美國經濟大約比德國大3倍。

由於中國的人口規模和繁榮的經濟,世界正發生驚人的翻轉。中國有14億人口,而美國只有3億多,中國人平均收入只需要達到美國的一半,其經濟總量就能達到美國的兩倍。這將為中國提供大量資金用於未來的國防。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總統對此都無能為力。(作者為耶魯大學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喬恆譯)

來源:環球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5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國的興衰》作者保羅·肯尼迪:中美之間出現驚人的對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