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之後,比亞迪再尋星辰大海
1995年,王傳福帶領20人左右的團隊創立比亞迪,進軍電池產業。到2003年,比亞迪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供應商,發展速度堪稱奇蹟,也就在同年,比亞迪進軍造車領域。同樣地,它在汽車行業再次創造了神話。第1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的里程碑,便是比亞迪跨界成功的一大佐證。
雖然當初比亞迪從燃油車車型起步,但由於其在電池領域擁有深厚沉澱,便將新能源領域也設為一個發展重點,因此可以説,它是國產汽車在新能源道路上的先行者。2008年年底,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型下線,拉開了它進軍新能源市場的大幕。
在當時,燃油車是當之無愧的汽車市場主導,一眾國內車企受制於技術壁壘,只能通過學習、購買、合作或反向研發的形式,提升其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功力。只有比亞迪,確立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目標,並矢志不渝地行動着。而後,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再次取得歷史性突破,其所自研的搭載“鐵電池”(主要成分為磷酸鐵鋰)的比亞迪e6順利量產上市,讓國產電動車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儘管當時這款e6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其“從0到1”的歷史意義,顯然更為重要。
2012年,比亞迪開啓了與戴姆勒在純電動車型上的合作,雙方各自出資50%,創立了純電動汽車品牌——騰勢,並在一年之後的2013年廣州車展上正式拿出試裝車型,至此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邁入了新的階段。
同樣也是在2012年,王朝系列誕生,它顛覆了不少消費者對比亞迪車型的認知,也將比亞迪在混動技術與純電技術領域的成就,直觀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隨着排放法規日益嚴苛,汽車市場的主角開始換人,電動車逐漸登上主舞台。當所有車企將注意力放在電氣化轉型時,作為“過來人”的比亞迪,有了更高站位的考量,它着重於突破核心三電技術,先人一步,獲取更多話語權。2020年3月29日,比亞迪祭出了自己打磨多年的“黑科技”——刀片電池,其不僅攻克了傳統分裝方式下磷酸鐵鋰電池的低能量密度問題,也強化了磷酸鐵鋰電池本身的安全優勢,換句話説,它解決了長期以來,電池在高能量密度與高安全性上的“不可兼得”問題。刀片電池的推出,不僅增強了比亞迪的產品競爭力,也是它擔負行業責任的體現——“將動力電池的發展引回正道”。
與此同時,比亞迪在混動領域也大放異彩。今年以來,三款全新DM-i車型相繼上市,其不僅有刀片電池加持,也搭載了DM-i超級混動技術。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款DM-i車型的售價,直接殺入了傳統燃油車型的主流價格區間,後續的顛覆效果,還將進一步展現。
100萬輛新能源車型的下線,不僅僅是比亞迪造車之路的里程碑,也讓我們看到了它作為跨界造車者的成功之處。
當下,刀片電池在比亞迪新能源產品矩陣中的普及,勢必會帶來更多的銷量增長,而搭載DM-i超級混動技術的車型不斷豐富,也將繼續顛覆燃油車市場。對於比亞迪而言,目前的技術優勢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市場中的話語權。
在此基礎上,比亞迪有更遼闊的藍圖要去描摹。比如説,走出國門進軍海外市場。其實,比亞迪早就在海外市場有所佈局,只不過此前都是商用車,如今藉助商用車打下的堅實基礎與國際化形象,以及強勁的技術優勢與卓越的產品品質,比亞迪將在海外大力鋪設私家車市場。進軍歐洲是第一步,而歐洲的第一站選在了目前全球電動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挪威,1500台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唐EV,將代表比亞迪開啓歐洲市場的全新徵程。
同時,探尋技術領域的制高點,也是比亞迪所不懈追求的。本屆上海車展公佈的e平台3.0,兑現了比亞迪在技術革新方面的承諾,百公里加速最快2.9秒、續航里程長達1000公里、“閃充”5分鐘行駛150公里等技術亮點,勾勒出比亞迪下一代高性能電動車的輪廓,而在高標準中誕生的新產品,將是推動比亞迪向上發展的引擎。
在比亞迪的鴻篇鉅製中,1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僅是一個小章節的結束,亦是下個新章的開始。無論是着眼當下,還是放眼未來,比亞迪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新技術的錘鍊、新市場的開拓、新產品的佈局,下一個一百萬輛,將以更快的速度,更驚豔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