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今年4月6日至5月9日,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8個省區開展督察。被通報的企業不少都是當地納税大户,不管羣眾反映怎麼強烈,但是重點問題總是得不到解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必久指出,一些地方沒有片面追求GDP快速發展等,對污染企業下不去手,甚至成為污染行為的“保護傘”。
“督察不是發展的對立面,而是發展的助推器,督察就是要引導地方協調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督察要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對黑色發展堅決説不。”徐必久説。
他指出,近幾年督察成效正在顯現。通過督察,一批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項目被叫停,一批綠色產業加快發展,一批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一批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得到實施,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但同時,還有一些地方沒有真正領會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關係,沒有正確處理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係。價值觀存在偏差,沒有及時轉變,片面追求GDP快速發展等,對污染企業下不去手,壓力傳導不到位,有的甚至成為污染行為的“保護傘”。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對生態環保工作,有的有部署沒有方案;有的有方案沒有落實;有的把説了當成做了,把做了當成做成;有的甚至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
徐必久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推動地方建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不斷夯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緊盯問題整改,加強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董鑫 實習生 楊蕙寧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馬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