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李祺瑤
“大家辛苦,這幾天大風降温,幹活要保質保量,也一定要注意安全。”早7時許,賈成亮戴好安全帽,踏着晨光,準時走進正在建設中的首都博物館東館。一番叮囑後,這位北京城建集團首博東館項目執行經理開始了當天的第一次現場巡視,他邊走邊説:“幹了20多年工程,在項目工地過節早已是家常便飯。”
賈成亮檢查屋頂鋼結構。
北側觀眾共享大廳形如“古船”,堅實厚重,南側主樓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其間穿過一條水街……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標之一,首博東館已實現外立面亮相,進入室內裝修和機電設備安裝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工程基本完工,明年春節後將啓動展陳施工。
這個國慶假期,500餘名建設工人在此堅守,全速推進博物館的建設。賈成亮是這些工人的“大管家”,他掰着手指頭解釋:“工人組織得夠不夠,施工工序是不是合理,還有機電、土建等各部門各專業之間的配合,哪裏出現問題都要第一時間協調解決,都離不了我和項目管理團隊。”
“從觀眾共享大廳進館,這裏是序廳,沿途經過下沉觀演廳、報告廳、融合廳,通過地下連廊穿行至主樓,由下至上分佈着文物庫房、文保實驗室和各大展廳……”走在還是毛坯房狀態的博物館裏,面對一個個空蕩蕩的“灰房間”,賈成亮的心裏印着一幅圖,保證每一處工程如期完成、質量過硬,讓藍圖早日變為實景,是他的任務,也是他和所有工人的期盼。
賈成亮(右一)在首博東館主樓總配電室指導工人施工。
“牆上、地上預留預埋的點位一定要看好,強電和弱電的線路排好,一定細緻,按工序走,別留隱患。”一間寬敞的房間裏,工人們正在忙碌,電焊火花閃爍,伴着砰砰哐哐的聲響,賈成亮抬高聲音,耐心囑咐,“這裏是總配電室,配電箱、變壓器、高壓電線等各種電力設備都集中在這裏,現在我們正在做線路接地,必須確保所有點位焊接位置準確,通過隱蔽驗收後,才能打混凝土地面,保證博物館用電安全。”
在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還有很多細節都要格外留心。“看這些方方正正的入口,比一般的門規格都大,就是為大型文物運輸箱準備的。”站在文物庫房前,賈成亮指着一扇大門介紹,“別看這門重達幾噸,輕輕一推就能打開。我們選用了特殊的鋼筋材料,既保護文物安全,還能實現防盜、防火、防水、防蟲等功能。”
博物館內,空調管道的安裝也正在進行。“博物館裏存放的文物對温度和濕度要求特別高,所以空調設備需要保持恆温恆濕。”賈成亮説,所有管道排布好,施工人員將對空調進行調試,確保温度和濕度符合要求,“將來,展廳內的空調還將根據人流量實現智能化調節。”
臨近中午,等工人們都放下手頭的活兒去吃午飯,賈成亮的巡視才算告一段落。“下午有一批新的施工材料送進工地,得去驗收”“4個施工樣板要加快進度”“各組組長開個會,彙報一下工作進展”“晚上10點最後一次巡視”……他掏出手機,微信羣裏不斷彈出的信息提示,今天又是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看着博物館一天天變化,真沒覺得有什麼辛苦。”陽光透過主樓屋頂,灑下一片暖色,賈成亮望着眼前的景象出了神,他知道,心中的圖景正在一天天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