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文丨孩童教育

“爸爸、媽媽,我回來啦!”隨着一聲喊,門被打開了,一個月前剛被父親送到北京某重點大學上學的兒子風塵僕僕地站在了父母的面前。

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父母驚喜之後,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兒子,兒子撒嬌地説:“媽媽爸爸,我不上學了,我想你們,我一輩子也不離開你們。”

父母愕然了。原來,父母近40歲才有了這麼個寶貝兒子,倍加疼愛。

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直到兒子上了小學三年級,還要父母餵飯、穿衣,直至上大學,兒子未乾過任何家務活兒,衣服還要母親給洗,被子不會疊,不知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父母留下的1000塊錢幾天就花完了。

許多事情不會做,惹同學們笑話,一個月狼狽不堪的生活使兒子對獨立生活失去了信心,無心學習,成日惶惶不安,心神不定。

最後,兒子終於下決心放棄學業,回到父母身邊,看着已經18歲的兒子,父母幡然醒悟,他們精心培養了一個沒出息的兒子。

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我們雖然講述了一個“大孩子”的故事,然而造成孩子這種過度依賴於父母的心理往往是由於父母對孩子從小以來的過度溺愛、過度保護造成的。這種父母心甘情願地做孩子的枴棍,使孩子永遠不能獨立地走幾步。

而這種獨立性差的孩子的特點是遇事退縮,害怕困難,顧慮重重,自信心差,缺乏勇往直前的氣魄,常常一事無成。

一貫服從他人,無自己的主見,人云亦云,遇事常尋求靠山,等待或要求他人為自己決策,一失去依象,然而一無所知。

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畏懼權威,膽怯懦弱,受人欺負後不敢直接抗拒,回家訴苦,讓父母為自己出氣。

不敢獨自去完成某件事情,總要拉扯上別人才行。

沒有自己的行動方向,順從別人的意向,去做對自己毫無意義的事情。

中國家庭自古以來注重親情,父母把子女視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

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在我國,父母最早教孩子學會叫的是“媽媽、爸爸、爺爺、奶奶”,而在東歐,父母最先教嬰兒學會説的是“NO”(不),在中國獨生子女家庭中,特別是4-2-1式的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對孩子過分保護、子女對父母的過分依賴也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與其説是孩子依賴父母,不如説是親子間的互相依賴。中國推崇大家庭生活,祖孫三代共享家庭温暖,一個家庭中出現了雙重父子或母子關係,父母與祖父母的關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孩子從小會仿效父母的言行,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如果父母處處依賴於祖父母,包括經濟上、精神上、家務事上都要靠祖父母的援助,就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的獨立意識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要想讓孩子精神上完全獨立,父母務必以身作則,自己先向孩子展示出獨立的精神,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楷模。

總之,父母要敢於儘早切斷母子間的“臍帶”,加速孩子的“心理斷乳”過程,這在情感上雖是件痛苦的事,但卻能將孩子鍛鍊成為一個自強、自立、自主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為何獨立性差?父母對孩子的言教,遠不如身教更有效 - 楠木軒